s 閱讀頁

緬懷父親劉邦顯

劉少峰

父親九十高齡辭世,給我留下太多的緬懷與思念,每每端詳床前慈父的笑容,思緒萬千。

一 兒時眼裏的父親偉岸而神氣

我七歲之前的父親印象完全是從爺爺口裏聽來的:爺爺奶奶35歲左右時驪山老母把天上的文曲星送子給了他們。家鄉十裏八村從沒有人讀書勝過他們的兒子,能進省城讀書的算得上是鳳毛麟角,其中隻有爸爸是年年由縣裏敲鑼打鼓送來頭名狀元獎。有時爺爺講得興奮,一邊捋著胡須一邊神秘地低聲說,你爸在西安事變後進了北山(隱指陝北解放區,是山區,位於關中北麵),你爸接我去看過。那個地方可是個清平世界,人人安居樂業,是由神人治理,將來中國就是這些人的天下。我從你爸那兒回來時,馬失前蹄,在即將跌入萬丈深淵的瞬間,突然出現一個陌生人從旁邊勒住了馬韁,救了我。沒有神人我能活?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一個晚秋的下午,正在爺爺講得很得意時,一個頭戴禮帽身穿長袍的紳士模樣人物走了進來。隨著一聲爸、媽的呼喚,二老忽地都站了起來,拉住了來人,老淚縱橫。奶奶細心,把我領到來人麵前,說,快叫爸。爸爸拉住我的手,高興地說,三年多不見,長得這麽高了。我才看清我的父親是一個身材高大,膚色白淨,方正臉龐上一雙注視我的眼睛那麽明澈有神,智慧深不見底。爺爺誇爸爸如文曲星,一點不假,他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令我永生難忘。

更令我高興的是,爸爸一回來就說服爺爺同意把我從私塾轉到小學讀書。我非常喜歡小學裏的朝氣活潑的學習氣氛。也許是借了爸爸的神威,這年年末背書考試我居然考了第一。

在我從初小到高小的數年時間裏,多半的老師都自稱是爸爸的學生。我的老師無不尊敬地回憶他們的老師,我的父親,在1940-1942年任馬額小學校長的近兩年時間裏,使馬額塬上的教育事業有一個裏程碑式的發展,把馬額小學由初級小學升格為高級完全小學,不僅校舍擴大了一倍,更令他們難忘的是,開創了一種清新活潑的教學氛圍,說爸爸講課抑揚頓挫、娓娓道來、聯係當前,展望未來,給學生以美好的啟迪,愛的教育,為學生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學生們唱著老師創作的抗戰歌:“向前走,別害怕,陝西出的盡是楞娃,第一是臨渭,其次是二華,扛的是大刀,掮的是杈杷,朝著日本鬼子,殺,殺,殺”。爸爸的文品、人品一直潤澤他們的心田。他們把對老師的懷念變成了對我的特別關愛。

1946年,有個叫衛平的叔叔,時任地下臨潼縣委書記,成功完成了護送李先念過臨潼的光榮任務。衛叔叔特愛逗我玩,用他的話說,我們是好朋友。他說臨潼特別是馬額地區能成為從鄂豫皖到延安的白區中的紅區通道,爸爸任上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那次護送李先念過關中的過程中,時任國民黨馬額鎮長的劉懷仁先生,也有一份特殊貢獻。是他在帶兵圍捉李先念之前,事先通風報信,才使李先念一行提前脫險。有意思的是,這位先生事後對我的爺爺說:“你養了個好兒子,他任馬額小學校長時的表現,使我認識並尊敬上了共產黨人。”

一個共產黨的地下縣委書記,不但圓滿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而且在小學校長任上出色的為發展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我從小就對爸爸佩服得五體投地,舉手投足都學爸爸的樣子。

二 爸爸平民情結和求實精神的幾件事

1.爸爸的平民情結與調查作風

1949年秋,爸爸接奶奶進城時,是從零口車站上的火車,零口是個小站,車次少。爸爸安排我陪奶奶在站前茶攤休息,就走到附近候車的人群中,以關中人特有的姿勢,也蹲在群眾中間。很快就與他們聊得熱乎。大家非常踴躍回答爸爸提出的問題並不時傳出人們的嘿嘿笑聲。那時,村裏人都說建國後爸爸當了個比縣太爺還大的大官,但我看到的還是建國前的那個平民爸爸。建國前隻要爸爸春節在家,必定帶著我給村裏人及親朋好友去拜年。他給老人磕頭,讓我給幾乎遇見的長者都磕頭。不管什麽時候隻要他在村子裏一出現,總是圍攏來一群人,問長道短。這一次在車站前爸爸也是對著一群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不露聲色地進行調查研究,使我感到非常新鮮和好奇。

2.不為浮誇風所動搖

1958年“大躍進”中,我所就讀的蘭州大學聘請甘肅省委第一書記與常委為名譽校長,他們描述的甘肅“大躍進”形勢和畝產數千斤糧食的喜訊,令我和同學們都激動不已。我立即給在陝西省委工作的爸爸寫信,希望陝西向甘肅學習。放假回家探親時,爸爸要我回農村老家進行調查研究。在老家,村裏的老農都說不可能畝產千斤,更不可能畝產數千斤。爺爺對某些人鼓吹的每畝種五鬥(150斤)產千斤的口號更是一肚子無名火,說這些人吹牛不貼印花稅,糟蹋糧食不心疼。

我將調查結果報告給爸爸後爸爸才說“凡事都要動動腦筋,調查研究。不要聽風就是雨”。一直到後來許久,我從爸爸那裏得知,在中央七千人大會期間,毛主席當著一些省第一書記的麵,批評時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讓他學學鄰省陝西。

3.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看待問題

為了響應毛主席的向社會學習的指示,當時已在北京工作的我申請參加了中央機關到陝西省長安縣搞農村四清試點的工作,當時父親任陝西省副省長。我利用回家探親之便,並應同團一些同誌的要求,向父親詢問陝西的情況。父親說從他對陝西97個縣的調查看,農民生活普遍很苦,要教育幫助引導農民發展生產力。

時任陝西省委書記,原北京市副市長、政法委書記馮基平在看望我們團領導公安部第十二局局長狄飛時,傳達了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的指示:陝西是彭(德懷)高(崗)習(仲勳)反黨集團搞和平土改的重災區,把65%以上的地主、富農包庇下來。這些漏劃的階級敵人在農村興風作浪。其黑後台是陝西省委第二書記趙守一(時任第一書記張德生重病住院,由趙守一主持工作),這次運動的重點就是把他們清查出來。

聽了傳達,我十分震驚,父親與劉瀾濤對陝西的看法完全對立,我有耳聞,父親與趙守一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十分默契,我也知道一些,我立即把劉瀾濤指示反映給爸爸,並問道我該怎麽辦?爸爸坦然回答道:做法上你按你們領導布置辦!但自己到農村要學會調查研究。顯然父親是在教我工作方法。

我所進住的村子是曆史上有名的漢代大將周亞光駐軍的細柳塬上的好村。好村、西劉村與尚村三個自然村組成一個生產大隊。我在這裏認認真真按黨劃分成分的標準進行了摸底:小隊、大隊幹部無一是漏劃地富家庭出身;三個村子也沒有一戶漏劃地富。其他村子反映出來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我也覺察出許多四清工作隊員對理論與現實的矛盾感到困惑。

1964年的冬天從四清工作簡報上,看到上任西北局第二書記和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對陝西形勢的估計與劉瀾濤有區別。上層領導的爭論情況,我們一般四清工作人員全然不知。隻是後來從狄局長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的感歎中,我才聽出了黨內鬥爭的激烈。這位負責人感歎道:我們何必要介入陝西的黨爭呢!

這一鬥爭先是發展為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劉瀾濤挫傷了主張發展生產力的胡耀邦,胡耀邦被排擠出了陝西,不再擔任西北局第二書記兼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的職務,再後來,鬥爭的兩方皆被紅衛兵運動所打倒,先後進了牛棚。

1974年,父親從牛棚中出來,利用來京開會的機會以領我女兒散步為名,秘密拜訪了在家賦閑的胡耀邦。聽說他這次拜會還被當時陝西省委第一書記不指名的諷刺為拜佛。這是小插曲不值一提。兩個知己相逢,別提多高興。父親讚歎說,還是耀邦站得高,耀邦的原話是:“人家不用(我),我就認真讀書。讀的知識是自己的,誰也拿不去。越讀越深刻認識到,科學和技術就是生產力。”兩位老友一直關心生產力的發展。

爸爸晚年回憶這段往事時說,耀邦比我站得高,看得遠。但我們都堅持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注重科學技術,注重發展生產力。曾因此與一些同誌發生了激烈爭論。他們整人往死裏整,我們隻爭論從不整人。他們從深入地調查研究和科學地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曆史終將證明是正確的。

三 隨著爸爸的思緒漫遊故鄉

爸爸晚年常因食物嗆入氣管引發高燒和其他疾病。躺在病床上,常常回憶他的少年時期。我陪在爸爸床前,循著爸爸的思緒,盡情分享爸爸的少年生活樂趣與情操。

兒時的爸爸是由爺爺架在脖頸上,或牽著手,遊遍故鄉的山山水水。老家祖籍新豐塬,家住馬額塬,都屬於驪山的山水體係,都可登高眺望秦始皇陵墓。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積澱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隱藏著大自然最深沉的智慧,給予生於長於這裏的人們以最美好的啟迪,陶冶了爸爸的淳樸、自然的心性。

少年的爸爸,就是爺爺手把手教會他耕種莊稼的技藝。田地、場院的農活,父親全拿得起來。從爺爺最常講的一句農諺“人糊地一時,地糊人一年”中,爸爸悟出了一個大道理:大自然是會報複的,自然規律不可違背。爸爸一生都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認真做好工作。在任上,常年花大部分時間下基層搞調查,跑遍三秦全部縣市和大部分鄉鎮。

在爸爸十來歲時,目睹了爺爺曾經當了一年“保正”的經曆。所謂“保正”,即輔助鎮保長向農戶收錢糧的農村最基層的官。古雲,無官不貪,但爺爺硬是不向農民多攤派一文錢。一年下來還得賣了一畝地來補窟窿。爺爺說這樣做心安理得。

在同一環境中,不同的物種可能長成完全不同的結果。稻苗長成為大米,而稗子隻能是雜草。你爺的三弟問你爺“大哥,撈了幾個錢?”你爺吐了一口“羞先人呢!你不看你大哥撈錢不?”“我一生都記著這一幕,從那時就立誌要向你爺一樣成為一個正派人。”“我一生不多花公家一分錢,更不會貪汙一文錢,主要是你爺爺的榜樣。”

爸爸一生,清正廉明,要求子女要向他一樣一心撲在工作上,生活待遇聽從組織安排。我大學上的是五年製的原子能專業。到了1958年“大躍進”時,四年級畢業生供不應求,學校就從我們三年級學生中挑出一部分人,按四年級畢業生進行分配。我以學業未滿,專業不合格,表示希望讀完大學再說。父親勸我說“國家需要就要服從分配”。

我到公安部報到後,對我按三年大專待遇,轉正工資為48.5元,而我們班同時分配的同學,轉正工資都是55元。我忍了,但被來京實習的同學發現。他們建議我先向組織證明,他們回到母校後向學校反映這一情況。我向組織的反映不知怎麽被爸爸知道了,就從陝西托人捎話:一心搞好工作,不要鬧工資待遇。1963年,母校來函使我的待遇得以糾正。我對爸開玩笑說,我是你的崇拜者,對你的話言聽計從。但在我的工資待遇上你卻犯了主觀主義錯誤。

爸爸是黨培養的千百個廉潔奉公的幹部中的一員。他的特點僅在於,在少年時他就能發現並接受中華文化中任何閃光的思想,清廉為公就是這閃光思想中的一顆瑰寶。正是這個瑰寶是從他父親身上表現出來,他就更早更快地吸收下來,並在黨的培養下發揚光大,終生矢誌不渝。

雖然爸爸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對父母的熱愛、對兒時夥伴玩耍的情景,與革命戰友的生死友誼,如涓涓細流,持續不斷的從他的心田中流淌了出來。我直後悔沒有多陪陪爸爸,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

聽說2007年2月27日父親離開人間的前夕,還在呼喚著我的名字。那時我遠在北京,由於患流感而未送父親一程,成為我永遠的遺憾。但這父親的呼喚與兒子的緬懷,將成為父子親情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永恒。

懷念我的父親劉邦顯!

2007年10月26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