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裏向北走九百多裏,到摩醯濕伐補羅國在中印度境內。
摩醯濕伐補羅國。
摩醯濕伐補羅國,方圓三千多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三十多裏。土地適宜生長的物產和風俗習尚,都同鄔衍那國。尊崇敬重外道,不信仰佛法。外道神廟幾十所,大都是塗灰之徒。國王為婆羅門種姓,不很敬重佛法。
從這裏折還到瞿折羅國,再向北經過荒野和艱險的沙漠地帶,走一千九百多裏,渡過信度大河,到達信度國在北印度境內。
信度國。
信度國,方圓七千多裏。此國大都城叫做毗苫婆補羅,方圓三十多裏。土地適宜種植稻穀、粟、麥,產量很高,出產金、銀、石,還適宜於牛、羊、駱駝、騾等的畜牧,駱駝矮小,隻有一峰。這裏豐產紅色的鹽,顏色如同紅石頭,還有白鹽、黑鹽及白石鹽等,外國遠方多用它作為藥用。人們性情剛烈而淳樸直率,好鬥毆爭吵,多誹謗怨恨,學問不求博大,卻深信佛法。寺院幾百所,僧徒一萬多人,學習小乘正量部的教法,學業大都懈怠,戒行敗壞,品德汙穢。其中也有精勤學業,品質賢善的,就到遙遠的山林裏,獨處在閑靜寂寞的地方,從早到夜努力修持,多證了聖果。外道神廟三十多所,各種外道雜住著。國王為戍陀羅種姓,性情淳厚樸質,敬重佛法。過去如來曾幾次遊曆此國,所以無憂王在聖跡所到的地方,造了幾十座塔。烏波多大阿羅漢多次遊曆此國,講演佛法開導眾生,所到的地方,都旌表遺跡,或者建寺院,或者造塔,往往相隔不遠就有,還略知些情況。
信渡河旁邊一千多裏的丘陂水澤之間,住有幾百上千戶人家。他們性情剛烈,隻從事於殺戮,牧牛養活自己,此外就無以為生了。男的女的,不論尊貴的,低賤的,都剃掉須發,披上袈裟,看過去好像和尚、尼姑,卻幹著世俗的事,專門執著於小乘的見解,誹謗斥責大乘教法。聽年老的人說:以前這裏的民眾習性凶殘,專幹凶惡的事,當時有個羅漢,憐憫他們的墮落,為了化度他們,淩空而來,顯出廣大神通,表示世上稀奇的事,使得大眾相信接受,逐漸用說法來開導。大家敬重喜悅,都願遵奉教誨。羅漢知道眾心順從,就教授三歸三歸,即三皈依。佛教徒在入教時必須先在師前受此法。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法,止息他們的凶暴,都不殺生,剃了發,換上法衣,恭敬奉行佛教。可是,年代久遠,隨著時間推移和世間的變化,篤守善業既已虧損,而餘風仍未消滅,雖然穿上法衣,卻無戒行和善事,子孫一代代傳下來,形成了風尚習俗。
從這裏向東走九百多裏,渡過信度河東岸,到茂羅三部盧國在西印度境內。
茂羅三部盧國。
茂羅三部盧國,方圓四千多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三十多裏。居住的人很多,家室富饒。役屬於磔迦國。土壤肥沃,四季氣候調和順適。風俗淳樸直率,好學並崇敬德業。大多奉事外道,很少信仰佛教的。寺院十多所,大都已經倒塌毀壞,僧徒很少,也沒有專學哪一部派的。外道神廟八所,各種外道雜住著。有一座外道的日天祠,裝飾十分美麗,日天像用黃金鑄成,裝飾著奇珍異寶,神靈明鑒暗中相通,無邊神通潛相廣被,女樂不斷地演奏,明亮的巨燭日以繼夜,香花供養,從來沒有斷絕過。五印度國王、豪族,無不在這裏舍施珍寶,建立福舍,以飲食、醫藥周濟貧病的人們。各國人來到這裏求願的,常以千數。日天祠的四周,池沼花林,大有可以遊賞的。
從這裏向東北走七百多裏,到缽伐多國在北印度境內。
缽伐多國。
缽伐多國,方圓五千多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居住的人很多,役屬於磔迦國,早稻很多,宜種菽、麥。四季氣候調和適宜,風俗淳樸直率,人們性情躁急,出言鄙陋,學藝淵博,佛教和外道都信奉。寺院十多所,僧徒一千多人。大乘和小乘都學習研究。有四座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外道神廟二十所,各種外道雜居著。
都城旁邊有一大寺院,僧徒一百多人,學的是大乘佛教,就是以前慎那弗羅大唐語言是最勝子論師在這裏著述《瑜伽師地釋論》,也是賢愛論師、德光論師出家的地方。這所大寺院被天火所燒毀,已摧殘荒廢了。
從信度國向西南走一千五六百裏,到阿點婆翅羅國在西印度境內。
阿點婆翅羅國。
阿點婆翅羅國,方圓五千多裏。此國大都城號稱濕伐羅,方圓三十多裏。地處偏僻的西境,背臨信渡河,麵對大海濱。屋宇裝飾美麗,大都藏著珍寶。近來此國沒有國王,為信度國所統屬。地勢低下潮濕,土壤多鹽堿,荒蕪而雜草叢生,田畝很少墾殖。稻穀雖還完備,而菽、麥產量極高。四季氣候稍為冷些,狂風飆起尤為猛烈。這裏適宜於牛、羊、駱駝、騾等的畜牧。人們性情粗暴急躁,不好學習。語言和中印度稍有不同。這裏的風俗淳厚樸實,敬崇佛法。寺院八十多所,僧徒五千多人,多學小乘的正量部法。外道神廟十所,多為塗灰外道所住。城中有座大自在天神廟,神廟的屋宇雕飾美麗,大自在天像很有靈鑒,塗灰外道來遊就住在裏麵。以前如來曾幾次遊曆此國,講經說法,化度眾生,開導、便利世俗的凡人,所以無憂王在聖跡處建造了六座塔。
從這裏向西走,不到二千裏,至狼揭羅國在西印度境內。
狼揭羅國。
狼揭羅國的麵積,東西南北各有幾千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三十多裏,號稱菟黎濕伐羅。土地肥沃,莊稼繁茂,氣候風俗,與阿點婆翅羅國相同,居住的人很多,並多有各方的珍寶。它瀕臨大海,是通往西女國的通道。沒有國王,各君長依川割據自立,互不聽命,役屬於波剌斯國。文字大體和印度相同,但語言有些差異,佛教和外道都信奉。寺院一百多所,僧徒六千多人,大乘、小乘都有所學習和研究。外道神廟數百所,塗灰外道的徒眾極多。城中有大自在天神廟,建築裝飾壯麗,是塗灰外道所崇敬的。
從這裏向西北行,到波剌斯國雖然不是印度的國家,但途中所聞附帶記下,舊稱波斯,是略稱。
波剌斯等三國。
波剌斯國,方圓幾萬裏。此國大都城號稱蘇剌薩儻那,方圓四十多裏。土地廣闊,氣候亦不相同,大體是溫暖的。引水灌溉著田畝,人戶富饒。出產金、銀、石、玻璃、水晶、奇珍、異寶,大錦、細褐毛毯之類都織得很精致,有很多好馬和駱駝。此國以大銀錢作為通貨。人們性情急躁粗暴,風俗沒有禮義。文字和語言與別國不同。沒有學藝,而多工巧技術,凡所製造的,多為鄰國所貴重。婚姻雜亂,人死了多棄屍在郊野。他們身軀高大,剪平頭發,露出頭頂,衣服是皮褐和錦製成。每戶都要繳納賦稅,每個人付四銀錢。外道神廟很多,是提那跋外道徒眾所崇敬的。有二三所寺院,幾百個僧徒,都學小乘教法的說一切有部教法。釋迦佛缽在此國王宮裏。此國東境有鶴秣城,內城不廣,外郭方圓六十多裏,居住的人很多,家產富有。
西北鄰接拂懍國,境內土壤風俗和波剌斯相同,形貌、語言稍有差異,多珍寶,也富饒。
拂懍國的西南海島有西女國,都是女人,沒有什麽男子,多四方珍寶貨物,附屬於拂懍國。所以拂懍王每年派丈夫去匹配,這裏的風俗,生下男孩是養不大的。
從阿點婆翅羅國向北走七百多裏,到臂多勢羅國。在西印度境內。
臂多勢羅國。
臂多勢羅國,方圓三千多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居住的人很多,沒有國王,役屬於信度國。國土非沙石就是鹽堿,寒風淒厲而猛烈。多產宿麥,花果很少。風俗獷悍粗暴,語言與中印度不同。不好學藝,但知道虔誠的信仰佛法。寺院五十多所,僧徒三千多人,都學習小乘正量部教法。外道神廟二十多所,都是塗灰外道。
在都城以北十五六裏的大森林中,有座塔高幾百尺,為無憂王所造。其中有舍利,時時放出光明。這是如來在過去為仙人時,被國王所害的地方。距這裏不遠的東麵有所舊寺院,是以前大迦多延那大阿羅漢所建立的。它的旁邊有過去四佛座位和散步的地方,建造了塔作為旌表。
從這裏向東北走三百裏,到阿荼國。在西印度境內。
阿荼國。
阿荼國,方圓二千四五百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沒有國王,役屬於信度國。土地適宜種莊稼,宿麥產量極高,花果缺少,草木稀疏。四季氣候多風寒,人們性情粗獷剛烈,言語樸實,不尊崇學業,但對於佛法,卻一心虔誠地信奉。寺院二十多所,僧徒二千多人,多學習小乘正量部教法。外道神廟五所,都是塗灰外道。
距離都城東北不遠的大竹林中,還有寺院遺址,是如來過去在這裏允許諸和尚穿亟縛屣大唐語言是靴的地方。旁邊有塔,為無憂王所建造,塔基已傾陷在地下,但還有一百多尺高。塔旁有一精舍,有尊青石立佛像,每到齋日,或放出神光。再向南八百多步的竹林中,有座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如來過去住宿在這裏,深夜寒冷,他把和尚穿的三種衣服重複蓋上,到天亮掀開那些和尚身上的複納衣。竹林中有佛散步之處。又有許多塔,看過去魚鱗似的,都是過去四佛趺坐的地方。這些塔中有如來的發、指甲,每到齋日,多放出光明。
從這裏向東北走九百多裏,到伐剌拿國在西印度境內。
伐剌拿國。
伐剌拿國,方圓四千多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餘裏,居住的人很多,役屬於迦畢試國。地多山林。按時可以播種莊稼,四季氣候稍微寒冷些,風俗粗獷剛烈。人們性情凶殘粗暴,意願也鄙陋下劣,語言與中印度稍同,外道與佛法都崇敬,不好學藝。寺院幾十所,多已荒廢毀壞,僧徒三百多人,都學習大乘教法。外道神廟五所,多是塗灰外道。
距都城南麵不遠有所舊寺院,如來過去曾在這裏說法,對眾生訓示、教導,給以利益,讓他們歡喜,讓他們覺悟。這旁邊有過去四佛座位和散步的遺跡。
聽得當地人傳說:從這國西接稽疆那國,在大山川之間,另立領袖,沒有國王。多產羊、馬,有一種好馬,形軀特別大,是諸國稀有的良種,為鄰境所寶貴。
再從這裏向西北,越大山,涉廣河,經曆小城鎮,走二千多裏,出北印度境,到漕矩吒國也稱漕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