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章 磔迦國(2)

  城東南三四裏有塔,高二百多尺,是無憂王建造的。旁有過去四佛的座位和散步場所的遺跡。

  再從這裏往西南走八百多裏,就到了波理夜羅國在中印度境內。

  波理夜羅國。

  波理夜羅國,方圓三千餘裏。此國大都城方圓十四五裏。這裏適宜種莊稼,盛產宿麥。有一種特別的稻種,播種後六十天就可以收獲。牛羊多,花果少。氣候炎熱,風俗勇猛剛強。人們不太注重學習技藝,信奉外道。君王出身於吠奢種姓,性格勇敢剛毅,精通武藝韜略。寺院八所,傾倒損壞已很厲害,和尚很少,都學習小乘。有外道神廟十餘所,異教徒千餘人。

  從此往東走五百多裏,到秣兔羅國舊時叫摩偷羅國。在中印度境內。

  秣兔羅國。

  秣兔羅國,方圓五千餘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餘裏。土地肥沃,人們都以務農為本。家家戶戶都種植庵沒羅果,茂密成林。這兒的庵沒羅果雖然同名,但有兩個品種:個兒小的一種,生的時候青色,成熟時變成黃色;個兒大的一種始終青色。這裏還出產細花布和黃金。氣候炎熱,風俗善良和順,喜好敬神修冥福,尊重道德,崇尚學藝。有寺院二十餘所,和尚兩千餘人。大小二乘,同時學習。外道神廟五所,異教徒雜居。

  釋迦弟子等遺跡。

  有三座塔,都是無憂王建造的。過去四佛留下的遺跡很多。釋迦如來的許多弟子死後屍骨都留在這幾座塔裏,叫做舍利子舍利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羅門種姓出身,被認為是“智慧第一”。舊時叫舍梨子,又叫舍利弗,訛而且略、沒特伽羅子沒特伽羅子: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羅門種姓出身,被稱為“神通第一”。舊時叫目乾連,訛、布刺拿梅麗衍尼弗羅布刺拿梅麗衍尼弗羅:也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婆羅門之子,被稱做“說法第一”。大唐語言是滿慈子。舊時叫彌多羅尼子,訛而且略、優波厘優波厘: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首陀羅種姓出身,被稱做“特律第一”。阿難陀、羅怙羅羅怙羅:釋迦牟尼未出家時生的兒子,長大後也跟隨釋迦牟尼出家,也是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密行第一”。舊時叫羅羅,又叫羅雲,訛而且略、曼殊師利曼殊師利:通常稱為文殊菩薩。佛教神話中的人物,據說他顯靈說法的道場就在中國山西五台山。因此在中國佛教中地位很高。大唐語言是妙吉祥。舊時叫儒首,又叫文殊師利,或者稱曼殊屍利,譯為妙德,訛等許多菩薩塔。每年三長及月六齋,和尚們爭先恐後地帶領知己好友,手捧供具,弄了很多珍奇玩物,按照他們不同的宗派,設像供養。信奉阿毗達摩的人們供奉舍利子;靜坐養性的人供奉沒特伽羅子;誦讀篤行經藏的人供奉滿慈子;學習毗奈耶的人供奉優波厘;尼姑們供奉阿難;還未受戒的供奉羅怙羅;那些學大乘的供奉各位菩薩。到了這一天,各塔爭相治辦供品祭祀佛陀,一排排綴著珠子的旗幡,一對對鑲著珠寶的傘蓋,香煙如雲,散花如雨,遮日蔽月,震蕩溪穀。國王、大臣全都致力於行善。

  波多遺跡。

  從大都城往東走五六裏,來到一座山寺。開鑿山崖做居室,利用山穀做門戶。是長者波多大唐語言是近護所建。寺院中還有一座供奉如來指甲的塔。寺院北部岩石之間有一座石屋,高二十多尺,寬三十多尺,裏麵堆滿了四寸長的細籌碼。(用竹、木或象牙等製成的小棍或小片兒,是用來計數的工具――譯者注)尊者近護講授佛法教化眾生,夫妻都獲得羅漢果,就投入一籌碼。家族不同,種姓有別,雖然獲得羅漢果,也不記錄。

  獼猴獻蜜及釋迦等遺跡。

  從石屋向東南走了二十四五裏,來到一個很大的幹涸了的池塘旁。池旁有座塔。從前,如來佛經過這個地方,當時有一隻獼猴捧著蜜獻給如來佛。佛令用水和蜜,然後分賜給眾人。獼猴高興得跳躍起來,結果掉在池裏摔死了。它借著功德之力,轉生為人。

  池北不遠的大森林中,有過去四佛散步的遺跡。它旁邊是舍利子、沒特伽羅子等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羅漢入定修性的地方,都建了塔,以此作為遺跡的標誌。如來佛在世時,曾多次遊曆這個國家,凡是他說法的地方,都建墳栽樹。

  從這裏往東北行五百餘裏,就到了薩他泥濕伐羅國在中印度境內。

  薩他泥濕伐羅國。

  薩他泥濕伐羅國,方圓七千餘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餘裏。這裏土壤肥沃,莊稼長勢茂盛。氣候溫熱。風俗刻薄。家室富足,爭相奢侈。人們熟諳幻術,特別崇尚奇異的技能。唯利是圖的多,種田務農的少。各地珍貴的貨物,大多聚集在這裏。寺院三所,和尚七百餘人,都學習小乘法教。外道神廟一百多所,異教徒很多。

  福地(古戰場)。

  大城四周二百裏內,那裏的居民都稱之為“福地”。聽許多有聲望的老人說:從前,五印度國由兩位國王分別治理。兩國常在邊境上互相侵犯,戰鬥一直不能停息。兩個國王合謀,想決一死戰,以定雌雄,俾便寧息民情。但是民怨沸騰,百姓不肯服從國王的命令。國王認為:對於民眾,難以與他們商議新開創的事業,但是神能打動眾人,權能創立功業。當時有個婆羅門,國王素來知道他很有才能,便派人秘密地給他許多布帛,讓他進入後庭,撰寫法書,然後把法書藏在山洞裏。日子過了很久,小樹都長得要兩人才能合抱那麽粗了。國王升朝,對各位大臣說:“寡人無德,有愧於所居的高位。蒙天帝垂照,在我夢中賜給我一本神書,如今藏在某山嶺。”於是國王下令尋找,真的在山林之中找到了天書。大臣們齊聲稱賀,眾百姓快樂非常。他們奔走相告,讓遠近的人都知道了這回事。神書的大意是:“生死苦海無邊無涯,運行變化無盡無休,一切生靈沉溺在苦海之中,不能靠自己的力量遊到彼岸上。我可以出奇謀救你們脫離苦海。現今這個王城周圍二百裏內,是先帝以來世世代代的有福之地。歲月極為久遠,以致銘刻記載都已磨滅。一切生靈都不醒悟,終於沉入苦海深淵。沉溺其中而得不到救助,怎麽辦呢?你們眾生麵對敵人戰死,將會轉生為人,多殺無辜之人,將會得到上天賜福和歡樂,又有孝順的子孫侍奉親老,經過此地時即能得到無窮的幸福。功勞少而得福多,為什麽失掉這個機會呢?人一旦喪身,就在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條路上,在幽暗中流轉。所以一切生靈都要各自努力,務必完成自己的事業!”於是該國人人學習打仗,個個視死如歸。國王隨即下令,招募勇士。兩國混戰,積屍如莽。直到今天,遺骨漫山遍野。因為這是古時候的事,人們的骸骨非常巨大。國內民間相傳,稱這裏為“福地”。

  佛舍利塔及俱昏荼寺院。

  城西北四五裏,有塔,高二百餘尺,是無憂王建造的。所用的磚都是黃赤色,非常光亮明淨。塔中有如來舍利一升,光明時時照射,神跡多端。

  從大城向南行百餘裏,到俱昏去聲荼寺院。寺內座座樓閣屋脊相連,層層亭台間隔矗立,僧徒道行清肅,威儀嫻雅。

  從這裏往東北走四百多裏,到祿勤那國在中印度境內。

  祿勤那國。

  祿勤那國,方圓六千餘裏,東臨恒河,北部背靠大山,閻牟那河從境中流過。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餘裏,東邊瀕臨閻牟那河,雖已十分荒蕪,但城基還算堅固。國內特產、氣候、風俗,同薩他泥濕伐羅國一樣。人性質樸,信仰外道。重視技藝,崇尚神福。寺院五所,和尚千餘人,多數人學習小乘,少數人學習其他部派。他們商討佛法深遠精微的言辭,論述佛法玄妙深奧的理論。各地那些才智超人之士,都到這裏來尋求真理,稽查疑難。外道神廟一百所,異教徒很多。

  如來及羅漢發爪塔。

  大城東南閻牟河西岸的大寺院東門外,有座塔,是無憂王建造的。從前如來佛曾在這裏說法超度眾人。塔的旁邊還有一個塔,內有如來的頭發、指甲。在這周圍,有幾十座存放舍利子、沒特伽羅子各位羅漢頭發和指甲的塔。如來涅以後,這個國家人民為外道所蒙蔽,信奉了異教邪說,廢棄了正確的信仰。現在有五所寺院,是別的國家的論師與各外道和婆羅門辯論取勝的地方,因此建造了寺院。

  恒河源福水及提婆誘化故事。

  從閻牟那河東行八百餘裏,到達恒河河源,這裏河寬三四裏,到了東南入海口處,寬達十餘裏。河水青蒼,波濤浩瀚。靈怪雖多,但不為害。河水味道甘美,細沙隨流。據這裏民間的一些記載,稱這條河為“福水”。即使是罪孽深重的人,到河裏一洗,便可除去罪惡;輕生投河的人可以至天享福;死後屍體被扔到河裏的人不會墮入下劣的轉生中。掀起水波,拍擊水流,可使亡魂得到濟度。當時執師子國提婆菩薩深知實相,得到各種法性,憐憫人們愚昧無知,因此來到這裏進行誘導。當時,男女鹹集,老少畢至,聚在河邊,蕩起水波,拍激水流。提婆菩薩雖然也和世俗的人們一樣跳進水裏,但他隻是低頭逆流而進,樣子和別人不同,有個外道問:“先生為什麽要不同於眾人呢?”提婆菩薩回答說:“我的父母親屬都在執師子國,我唯恐他們受苦挨餓,希望這水能流到那裏,從遠方濟度他們。”那些外道說:“先生錯了!你怎麽不多想一想就貿然行事呢?你的家國、山川那麽遙遠,你用激揚此水的辦法接濟遠方饑餓的家人,就如同倒著走路而希望趕上前邊的人一樣,沒有聽說過呀。”提婆菩薩說:“陰間罪惡累累,尚且蒙受此水祛惡;山川雖然阻隔,怎麽就不能接濟呢?”此時這些異教徒才知難謝罪,拋棄異教邪說,接受正法,改過自新,願意接受菩薩的教誨。

  渡過閻牟那河,東岸就是秣底補羅國在中印度境內。

  秣底補羅國。

  秣底補羅國,方圓六千餘裏。此國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這裏適宜種植穀子、麥子,花果繁多。氣候溫和舒暢,風俗淳樸。人們崇尚學問技藝,精通咒術。信仰佛教或異教的人各占一半。國王出身戍陀羅。他不信佛教而敬事天神。寺院十餘所,和尚八百餘人,大部分學習小乘教說一切有部。外道神廟五十餘所,異教徒雜居。

  德光寺及傳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