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印度總述(2)

  如來佛的宗教真諦,不同的眾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利鈍差異而得悟解。現在距離開釋迦牟尼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他那純正的法教有的還保持純潔性,有的就已失去,信徒都根據自己心理能力來獲得解悟。現在各種部派對峙,各立門戶,種種爭論如波濤騰湧,各種異說,雖持論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一共有十八個部派,詞鋒尖銳,都想爭奪首魁;大乘和小乘,存在的狀態也有區別。有的人冥思苦想,潛心入定,或者來往散步,或者停在一個地方,禪定與智慧相距很遠。喧嘩與靜默也不一樣。於是根據不同的僧團,各自製定條規。不管是律、是論、是經,這些都是佛經。誰能講宣一部,就可以免做寺內事務;能講宣二部,則給予上等房舍和臥具;能講宣三部,就派侍者伺候他;能講宣四部,則給供差遣的俗人,供他役使;能講宣五部,則允許乘象輿;能講宣六部,則乘象之外再加侍衛。道德高了,建功立表也很特殊。和尚經常集會講論,考察誰優誰劣,善的受到表彰,惡的受到懲罰,愚暗者受黜,聰明者提掖。有的能正確審議精微的議論,能評議精妙的理論,文辭豐富美麗,辯論思路敏捷,於是就坐在寶象上,前呼後擁,隨從如林。如果宗教義理空虛,沒有內容,有論辯中詞鋒被挫,道理少而言詞多,違背正解的義理而隻有順耳的空話,這樣的人就給在臉上塗上紅白黏土,身上撒上塵土,被排斥於曠野,被丟棄於溝壑。一方麵表彰有德,斥責壞人;一方麵也表彰賢者,貶黜愚者。於是人們都樂於行道,在家中勤勉學習。或者出家,或者歸俗,完全按照自己的愛好。如果觸犯律條,在僧伽中加以懲罰,輕的當眾斥責,其次則大家不同他說話,重的大家不同他共住。如果沒有人同他共住,他就被擯斥,為群僧所不齒。一旦被擯於僧團之外,則無處可居,流浪受苦,或者不得已而還俗。

  族姓。

  談到不同的族姓(種姓),一共有四個:第一叫婆羅門,是行為純潔的人,遵守教理,堅持正義,操行潔白。第二叫刹帝利,是王種舊時叫刹利,略。曆代為王,誌在仁愛和寬恕。第三叫吠舍,舊時叫毗舍,訛。是商賈,販運商品,調節有無,遠近獲利。第四叫戍陀羅舊時叫首陀,訛是農民,拚命耕種土地,種植收割莊稼。這四個種姓,清濁不同。都在本種姓內婚娶,闊人與窮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係親屬和母係親屬,不互相婚娶。婦人一嫁,終身不能改嫁。其餘種姓,名目繁多,各自以類相聚,難以詳細論述。

  兵術。

  君王累世統治國家的,隻有刹帝利。篡位弑君,經常發生,其他種姓登基稱王。國家的戰士,都從英雄中挑選,這種職業由父傳子,他們遂能精通兵術。平時為國王守衛宮殿,戰時則奮勇當前鋒。一共有四種兵:步、馬、車、象。象身上披上堅甲,牙上安上銳利倒鉤,上麵坐著一個將軍,他受命節製一方,左右有兩個兵卒,給他駕馭大象。戰車用四匹馬來拉,軍官坐在車上,在兩個輪轂旁邊,有兵卒衛護。馬軍分散開來防禦,逐趕敗逃之兵。步兵輕裝捍衛,都從勇士中選出,扛著大盾牌,執著長戟,或者擎著刀劍,衝在陣前。所有的兵器,沒有不鋒利的,這就是矛、盾、弓、箭、刀、劍、斧、戈、無刃長槍、長、輪索之類,都是世代學習。

  刑法。

  印度人的習俗,性子雖然急躁,但心地良善淳樸,對於錢財不苟且獲得,對於仁義,則謙讓有餘,他們害怕冥中受罪,對於生活中的利益則看得很輕。他們從不詭詐,宣了誓就算數。施政忠實無華,風俗和善友愛。犯罪的小人,有時違反國法,他們陰謀危及君主,如果事跡清楚,則常是被投入監獄,而不殺掉,聽任他們自生自死,不齒於人倫。如果傷犯了禮義,違背了忠孝,則割鼻、截耳、斷手、斬足,或者驅逐出國,或者流放荒野。其餘的那些罪犯,可以出錢贖罪。

  問案答對,不用刑杖逼供,問什麽,回答什麽,根據事實判罪。有人拒絕承認犯罪事實,恥於認罪,巧言飾非,如果想追究事實原委,論定罪狀,就用四種辦法:水、火、稱、毒。水,就是把罪人與石頭各盛一囊中,把兩囊連接在一起,沉入深水之中,來判定真偽。人沉石浮,就證明他犯了罪,人浮石沉就證明他沒有隱匿。火,就是燒一塊鐵,讓罪人蹲在上麵,用腳踩,用手掌摸,用舌頭舔,無罪則毫無所損,有罪則受傷。柔弱的人,受不了火焰熾燒,就讓他手捧沒有開的花,撒在火焰上,無罪則花開,有罪則花焦。稱,就是人與石頭並稱,以輕重來取驗。無罪則人重石輕,有罪則石重人輕。毒,就是用一隻黑羊,把右腿割下,按照分給被告人所吃的那一份,把毒藥摻在割下的羊腿中,有罪則毒發而死,無罪而毒滅而蘇醒。用這四條辦法,來防止萬一的誤判。

  敬儀。

  致敬的方式,其儀節共分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低頭致敬,三、高舉雙手作揖,四、雙掌合在胸前鞠躬,五、下跪,六、雙腿下跪,七、雙手雙膝跪地,八、雙肘雙膝和頭碰地,九、雙肘雙膝和頭跪趴在地上。這九種形式,最多也隻是一拜而已(不像中國這樣三跪九叩――羨林注)跪在地上,盛讚功德,叫做最高敬禮。離開遠了,則以頭碰地,合捧雙手,近了就用舌頭舔腳用手摩踵。如果轉達使命,接受命令,就把衣服撩起長跪在地上。長者和賢者受別人禮拜,必說幾句慰勞的話,或以手摩頂,或以手拍背,用善言教導,以表示敦厚。出家和尚如果受禮,就善言祝願,不勸阻別人跪拜。對所宗事的對象,多半用繞行示敬,有的繞一周,有的繞三周。如果心有所求,那就願意繞多少周,就繞多少周。

  病死。

  一染上疾病,就絕食七天。在這期間,很多人就能病好。如果病真好不了,才再吃藥。藥有不同的種類和名稱,大夫的醫術和預測疾病的本領也有不同。

  親人死了,就發喪出殯,痛哭哀悼,撕衣、拔發、拍額、打胸。沒有穿孝服的製度。喪期日數也不定。送終殯葬,有三種方式:一叫火葬,堆積木柴,焚燒屍體。二叫水葬,把屍體推入水中漂走。三叫野葬,把屍體丟林中喂野獸。國王死了,太子登基,主持喪禮,決定上下的位次。活的時候有壽號,死了沒有諡法。死了人的家庭,別人不去吃飯,出了殯以後,才恢複常規。送殯的人都認為是不潔的,在城外洗浴之後才再進城。至於年齡極大,死期將至,再染上重病,眼看生命將終,討厭這個塵世,願意離開人間,看輕生死,希望遠離世路,於是親戚朋友,奏樂宴會,乘船鼓棹,渡恒河,到了中流,就投水自殺,說是升了天。十個人中僅有一個這樣做,但我還沒親眼見到。出家的和尚,按規定不能號哭。父母死了,隻是念經酬答恩情,嚴肅舉行喪禮,虔誠實行祭祀,希望父母在陰間得福。

  賦稅。

  政府施政教化寬厚,政務簡單。沒有戶口登記,人們也不出力役,不繳賦稅。國王的田地大體上分為四部分:一部分供國家之用,充祭祀的祭品;第二部分用來封贈宰相大臣;第三部分賞給才高的學者;第四部分贈與不同的宗教團體,以求福德。所以賦稅很輕,力役也少。各人有自己的家業田,此外還耕種口分田。如果佃種王家的田地,繳實物地租六分之一。商人為了營利,來往販運商品,在津渡和關口繳納輕微的稅,然後通過。國家營建,不白白役使勞力。根據工作完成情況給以報酬。從軍外出鎮戍征伐,或者保衛王宮,按照不同情況來招募,出了賞格以後等待人來,封疆宰牧,輔佐大臣,一般官員、幕僚各有分地,以邑自養。

  物產。

  各地自然環境和土壤既有區別,土地所產亦各不相同。花草果木,種類複雜,名稱各異。有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劫比他果、阿末邏果、鎮杜迦果、烏曇跋羅果、茂遮果、那利薊羅果、般娑果,所有這一切,難以一一列舉,為世人所珍重的,簡單舉出以上幾種,至於棗、栗子、稗、柿,印度不知道;梨、柰、桃、杏、葡萄等果品,從迦濕彌羅國起往往種植;石榴、柑橘,諸國都種植。

  耕田務農,種穀、收穀、耕地、除草,按照時令播種,勞逸自己掌握。地裏所產的,稻、麥特別多。

  蔬菜有薑、芥、瓜、葫蘆、葷陀菜等,蔥、蒜稀少,也不大吃,如果家裏有人吃,則被趕出城去。

  至於乳、酪、膏、酥、砂糖、石蜜、芥子油、各種餅和麥粉,是日常吃的,魚、羊、獐、鹿,有時也吃。牛、驢、象、馬、豬、狗、狐、狼、獅子、猴、猿,這些長毛的東西,照例不吃,誰要吃了,就受到眾人輕鄙,認為不淨,被趕到城外,不許到人群中來。

  至於酒和其他喝的東西,則飲用有別:葡萄汁、甘蔗汁,刹帝利所飲;酒和烈性酒是吠奢等所飲;沙門、婆羅門飲葡萄、甘蔗漿,還不算是酒。其他低級種姓,沒有一定的飲品。

  家庭使用的器具,用途和質量各種各樣,這些器具隨時都不缺。雖然也用鍋,但不知道用甑蒸飯。器具多用土坯燒製,很少用赤銅製作。吃飯用一件食具,各種味都調在裏麵,用手指抓來吃喝,完全沒有勺子和筷子。病人才用銅匙。

  金、銀、黃銅、白玉、火珠,是本地所產,積存數量很多。奇珍異寶,種類名稱都不同,從海口輸入,來交換商品。但是在做買賣時,就用金錢、銀錢、貝珠、小珠當做交換手段。

  印度的疆界,上麵已經談過。風俗土壤的差別,大體就是這樣。項目相同,就貫穿在一起,也隻講了一個梗概。至於不同的政治,不同的風俗,在下麵根據國別一一敘述。

  濫波國。

  濫波國,方圓一千多裏。北靠雪山,其餘三百都是黑嶺。此國的大都城方圓十餘裏。幾百年來,王族絕嗣,豪傑之士,奮力競爭,沒有一個大君長,最近才附屬於迦畢試國。此地宜種晚稻,甘蔗很多,樹林雖然多,果子卻少。氣候漸溫,隻有一點霜而沒有雪。人民生活豐裕快樂,人們都喜歡歌詠,生性怯弱,內心詭詐,互相欺騙,從來不把別人推到第一位。身體形貌都卑小,舉動輕躁,多穿白毛布衣服,衣飾很鮮美。有佛寺十餘所,和尚很少,多半學習大乘法教。外道神廟數十座,外道很多。

  從此向東南走一百多裏,越過大嶺,渡過大河,到了那揭羅曷國在北印度境內。

  那揭羅曷國。

  那揭羅曷國,東西六百多裏,南北二百五六十裏。四周全是山,與外界隔絕,地勢險要。此國的大都城方圓二十餘裏。沒有大君長,至今役屬於迦畢試國。莊稼豐富,花果繁多。氣候溫暖,風俗淳樸。人民猛烈有勇氣,輕視財物,好求學問。崇信佛法,少信外道。僧廟雖多,和尚很少,許多塔荒蕪倒塌。外道神廟五所,外道一百多人。

  城附近諸遺跡。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