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8-05-19 04:27:14)
你修房子時能在十年前,想到十年後的事情故事到這裏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核心,因為,如果那天鄧家小學像北川一中那樣在幾秒鍾內就被震垮,後來的成為傳說的長途翻越也就不存在,那天一個學生都沒有死,甚至沒有什麽重傷,我了解到,那座十年來正式名字叫“漢龍希望小學”的教學樓不僅樓沒有垮,奇跡是,連教學樓正麵那塊長十幾米、高三層樓的玻璃幕牆一小塊都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自從四川發生震災以來,中國舉全國之力進行救助,世界也對中國災情給予了最大關注,對政府救災能力給予了相當的肯定。但在一片讚揚聲中也夾雜個別西方媒體的挑剔,甚至是別有用心的曲解,這不能不讓中國人民在眾誌成城的救災行動中感到傷心和氣憤。
  竟稱中國利用災難
  5月14日,德國《明鏡》周刊在線刊登頭條評論文章,無端指責中國政府“把災難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5-18 04:10:03)

先來看看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數據。
然後在Google衛星地圖上標出震中。

Google中文地圖按同比例對照。

放大五倍。
咦?怎麽震中離都江堰這麽近?才20公裏?來看看中國地震局的數據。
沒錯,震中位於都江堰市西21km(267°)。270°就是正西方。震後的兩天媒體一直都在說汶川縣城進不去,給人的印象是汶川縣城離震中最近,受災應該最嚴重。那麽汶川縣城究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解放軍空降部隊在中國汶川大地震救災行動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14日,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與外界隔絕的阿壩地區茂縣成功進行傘降。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在高原複雜地域、無地麵指揮引導和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同一天,首批運載救災物資的直升機也降落到地震中心汶川縣城。為何不在一開始就采用“空降救災”成為很多人議論的話題。實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5-18 03:55:09)

小夥子在被救援中還說還對記者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說不想他孩子一生下來沒有爸爸,可是經過6個小時的救援後,小夥子被成功救出,可過了半小時在送小夥子下山的路上,任憑記者和救援人員呼喊他,"陳堅,陳堅,醒醒"可小夥子再也沒有了反應,旁邊的救援的一個上尉,2話沒說伏下身就人工呼吸,胸外心髒按壓,可一切都無濟於事.記者在旁邊聲淚俱下的呼喊著陳堅,救援的人員也全哭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5-18 03:31:57)
香港5月18日電/文匯報刊登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的評論文章說,這場特大地震災害,打亂了所有人平靜的心境或日程,打亂了日益臨近的京奧籌備氛圍,但也帶來許多對中國彌足珍貴的經驗和感悟。未來一段時間,若人們能很好地把握這些經驗和感悟,並使之成為中國進步的新的動力,不但對三個月後的京奧舉行,而且將對中國長遠發展具有正麵意義。全文如下:
  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最新聯合國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發布會
“我不許你這麽說!”
“我不許你這麽說!”----聯合國新聞發言人瑪麗・厄澤女士今天打斷了某西方記者以所謂“新聞自由”抨擊中國抗震救災的言論。
中國汶川地區遭受特大地震災害後,受到全世界的強烈關注。中國政府迅速有力的救災行動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讚揚,不少媒體稱讚“中國令世界感動”。
然而就在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榮哥super
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正在上課的娃娃都被措手不及的災難永遠地掩埋在了廢墟下,然而,離北川縣城15裏路的鄧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全國百強希望小學卻在這次顛覆性的地震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不僅教學樓絲毫沒有垮塌,而且正在該校上課的483名小學生以及教職員工都奇跡般地全部安全撤離。在山上度過饑寒交迫的一夜後,9名老師帶著71個孩子翻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蘋果日報/救人救災的解放軍,第一批軍員14日終於進入震央汶川縣災區。這批救災先鋒,當中一名會說廣東話的軍人說,他們徒步走了一天多而來,問他辛苦不辛苦?他大聲說:“唔辛苦。”為甚麽不辛苦?他答道:“我係軍人嘛。”
  徒步入災區,然後行囊、救災飲用水攀山,在高科技的世代,解放軍的救災方法來得很原始,但汶川縣四周是懸崖峭壁,原始法救災緩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5-14 17:05:11)


  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受汶川地震影響,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該校教導主任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獲救了,譚老師卻不幸遇難。
  1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一名遇難者的手臂露在房屋殘骸中。
  5月13日,一名等待孩子消息的家長看到一名遇難學生的遺體被抬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