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貧富差距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歷史證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製度是經濟成長的最有效政策,連中國這個共產國家採用市場製度後,也取得驚人成長.這說明兩個事實:第一,中國的共產主義已徒具虛名,它失去共產主義計畫經濟的精髓,隻剩下專製獨裁的政治體製軀殼而已;第二,自由市場製度不是民主體製的專用品,它可以和專製體製共存.而且予取予求的專製政府,配合自由市場的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22 11:52:13)
從富國到福民市場政府雙手論民以食為天,治國之道當以做好經濟為首要之務.而經濟成長和所得分配是經濟政策最重要的兩大議題.如何達成最高的經濟成長,和取得最公平合理的所得分配,是每個有責任感的政府應有的施政目標.兩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理論和政策,在二十世紀經過一甲子的競爭,證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擊敗了共產主義的計畫經濟.經濟問題千頭萬緒,無論經濟計畫設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2-14 09:43:20)
何來轉型正義?民進黨政府最喜歡標榜的口號,除了本土和愛台灣之外,就是轉型正義.他們認為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容任何人反對.所以,即使以不法手段來達到目的,也是為了正義.例如,他們最值得自豪的政績,包括正名,去中國化,入聯公投和去蔣,都是為了轉型正義,但是推動這些政策的粗劣手段,不但令人感到不滿,而且更有不法之嫌.這樣的轉型正義,何來正義;之有?轉型正義當然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華人仍無法擺脫落伍觀念和思想最近在大陸和台灣分別發生的兩件新聞,雖然性質迴異,但它們的內涵卻指向同一個源頭,那就是華人仍然無法擺脫落伍的封建觀念和專製思想.這是很可悲,更是很可怕的現象,可悲的是,在脫離封建專製王朝已經快一個世紀的今天,居然華人的封建專製觀念依舊揮之不去.更可怕的是,還有人鼓吹利用這種封建專製的觀念和思想.這兩件新聞分別是大陸的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台灣沉默的多數終於發聲了!最近一連串發生小民對陳水扁嗆聲的事件,不論是査理先生和阿珠小姐對生活困苦的冤聲吶喊,或者是曹興誠先生對經濟和政治大環境衰困的諍言喊話,充分展現台灣一直沉默的多數終於發聲了!筆者以為這些事件不但代表小民埋藏已久的不平心聲,更赤裸裸暴露陳水扁政權的無賴,無情,無理,無知,和無能.民以食為天,當權者應該以民生經濟為政策的首要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九二共識兩岸和平共榮的妙方馬英九稱最近國民黨中常會刪除九二共識隻是烏龍事件而已,充分表現整個國民黨迄今仍然沒有弄清楚什麼是自己的理念,仍然沒有掌握一個沾手可得而且最有勝選把握的理念,那就是在九二共識的平台上為台灣拚經濟,爭取競爭力,取得平等協議的地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解決台灣目前經濟和政治困境的最和平,最快速,最省力的法寶.而國民黨卻不敢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8-17 09:25:32)
淺談台獨和統一的利弊最近在台灣的電視叩應節目裡,有一位政論名嘴公開大聲問,為什麼現在隻能講台獨而不能談統一?真可謂一針見血,一語道破目前台灣政治的怪現象:在號稱民主自由,言論開放的台灣,為什麼統一議題不能談?為什麼沒有人敢談?還是沒有人願意談?筆者不才,願意毛遂自薦,試析一下統一和台獨的利弊,請讀者高明指正.目前台灣最時尚的政治口號就是愛台灣,那麼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8-17 09:15:45)
替馬英九說幾句公道話馬英九的光環在他父親馬鶴淩老先生去世時達到頂點,以後就不斷下滑直到最近,因為種種意外事件的發生,馬英九展現的反應,常常不能符合大眾對他的殷切期望.加上專家名嘴們的不斷好意批評或惡意打擊,馬英九簡直像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被批評得一無是處,有人甚至懷疑他怎有資格當總統?有這樣的評價,當然有它的理由,筆者自己也曾經對馬失望過,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3-19 16:26:39)
評陳經先生的官辦經濟最近拜讀陳經先生的數萬言大作,中國的官辦經濟,分析改革開放中國崛起的前因後果,獲益良多.陳先生的分析深入精闢,文筆輕鬆犀利,一氣嗬成,讀來全不費工夫.筆者不才,願提供兩點補充意見,就教陳先生和讀者高明.陳先生應是中國的精英學者,不但貫通社會主義,也精通資本主義,在經濟學理論方麵,在在展現他深厚學識.首先他提出官辦經濟來解釋中國持續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3-07 16:08:30)
三問國民黨紅衫軍收場了,國務機要費案開庭了,馬英九也被起訴了,接著總統黨內初選和立委選舉要登場了,筆者在塵埃落地之前這節鼓眼,向國民黨請教三個問題:為什麼不會當一個像樣的在野黨?從2000年政權轉移以來,國民黨身為最大在野黨已經有七年之久,卻迄今不見有效發揮在野黨的作用.略有民主常識的人都知道,在人民利益的大前提下,反對黨最重要的責任在監督政府,反抗執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