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友天下

《世界陶瓷文化遺產概覽》終於出版。為第一手資料我曾經踏遍天涯海角。在偏遠的鄉村聯係到一位陶藝家或學者,進而結識了許多陶藝家朋友,甚至發現了原住民陶村。好多次我在飛機降落時舉目無親,數天後登機告別時卻又與眾多朋友依依不舍。
博文

一大早離開墨西哥城開往普埃布拉(Puebla),這是墨西哥陶瓷重鎮,當地的製陶工藝Talavera成功地申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遺。簡單來講就是低溫錫釉的運用,在世界好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這種工藝製作的陶器,隻是不同地方又帶有了自己的地方特色,而且名稱也會不同。 第一站參觀的這個工廠已經有快二百年的曆史了,進門看到的這個頗有年份的柴窯雖然因為環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前拖家帶口去坎昆度假時順便來過。那次主要參觀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化等前哥倫比亞的建築、石刻雕塑及陶器。這次赴墨西哥主要為了考察西班牙殖民時期以來的墨西哥民間陶藝。 從舊金山機場起飛四個小時左右到達墨西哥城,入住這家GrandHotel,裝飾非常的古色古香,門房小哥迪亞戈熱情介紹說這裏原來是家高級百貨公司,1968年墨西哥城主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7 22:56:28)

韓國國際陶瓷雙年展 既然這次來韓國是為雙年展做評委,還是要給展覽來個了結。 這年韓國雙年展的一個創新特色項目是線下與線上展覽的互動,象征著藝術展覽從展廳現場到虛擬空間的無限延伸;一部世界陶瓷藝術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科技發展史;展望明天,未來的陶瓷藝術雙年展將融入更多創新元素…… 經過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中國,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6 12:53:22)

次日六點起床,僧人們已經完成了早經,等吃完早飯好像又錯過了日出。不過寺院的早晨別有一番韻味。 今天繼續走訪藝術家工作室。八點離開寺院,直奔女陶藝家樸英秀的工作室。她出生世家,據說從小對陶瓷就有特殊興趣。對白瓷又“情有獨鍾”。經過二十多年的鑽研,恢複古老的白瓷技藝,如今以燒製白瓷大件著稱。她工作室的小樓就像一個大雞蛋,草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5 23:45:00)

到達首爾 來過韓國好幾次,前幾次是參觀京畿道國際陶瓷雙年展,後來是受邀擔任雙年展的評委。1999年由韓國陶瓷基金會成立,韓國國際陶藝雙年展至今已有20餘年。這正是全球現當代陶瓷藝術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20年。韓國國際陶藝雙年展也成為了全球現當代陶藝發展20年的重要見證人。曆年來,京畿道陶藝雙年展的宣傳做得滴水不漏。國際上主要的陶藝雜誌都有他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8-14 12:01:36)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天守閣 參觀了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這是日本最重要的陶瓷博物館之一,藏品包括中日韓三個民族的陶瓷曆史精品。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MuseumofOrientalCeramics,Osaka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品MuseumofOrientalCeramics,Osakacollection 另一個景點是大阪城天守閣。天守閣是幕府時期的一種塔樓式城堡,結合了宮殿式屋頂和城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3 18:34:37)

抵達多治見(Tajimi) 多治見市是赫赫有名的美濃國際陶藝雙年展的所在地。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是一所專業陶瓷學校,創建於1951年。塔吉米市與鄰近的東京市、米佐伊市和卡尼市共同構成了日本最大的陶瓷生產區,被稱為“美濃燒”或“美濃器”。美濃有著悠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7世紀“SueWare”的誕生,這種文化延續至今已有1300多年。今天,美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8-12 22:36:37)

世界上許多陶瓷工藝技術及名詞源自中國,例如青瓷(Celadon)、青花瓷(BlueandWhite)、高嶺土(Kaolin),德化白瓷(BlancDeChine);1950年代以後有許多美國陶藝家赴日本尋找東方陶瓷之源。因此也有不少陶瓷工藝術語源自日本例如:樂燒(RakuFire)、誌野(Shino)、信樂(Shigaraki)、穴窯(Anagama)、飯碗(RiceBowl)、茶碗(Chawan)、日本民藝(JapaneseMingei)等等,這些可能是全世界陶瓷藝術界人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學陶、玩陶、教陶、尋陶、藏陶、友陶、寫陶,在陶瓷藝術圈跌打滾爬數十年,為撰寫《世界陶瓷文化概覽》收集第一手資料在世界各處尋找陶瓷產地或原住民鄉村。陶瓷文化紮根於普通百姓生活狀態與風土人情,我力圖在旅行中深入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一些沒有互聯網的偏遠地區往往隱藏著數百上千年的鮮活製陶曆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悲情與榮耀。我希望我的文字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午在印度裔朋友瑪德薇家中用了印度式的午餐。瑪德薇出生於印度,在美國接受教育,最後新加坡定居,如今她也經常往返於三國之間。除了她的個人作品,瑪德薇家裏還陳列著一些珍貴的印度藝術。 新加坡還有一個地區稱為“小印度”,那裏不僅有一座印度遺產中心,還有印度教寺廟,和許多印度商店。早年的印度移民主要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Tamil)商人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