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博文

科學首先通過觀察,再由歸納和總結,演繹和數學推理,以及還原或者其它非演繹和歸納的思維方式,在廣度和深度上擴展人類的認知。科學在這些方法的不斷交織和循環使用中往前發展。可以先是一個和一些有關現象的陳述,再到一個和一些規律的陳述,再到一個科學理論體係。為確保科學認知的發展,每一步都走得足夠紮實。科學的陳述或者說命題的真實性必須由經驗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662年,英國人玻意耳就密閉容器中氣體的研究得到一個定律,在恒溫情況下,氣體的壓強p反比於氣體的體積V。1802年,法國人查理觀測到氣體在體積一定的條件下,壓強p正比於溫度T。同一年,法國人蓋-呂薩克得到氣體壓強不變時,體積V隨著溫度T線性增加。到了1812年,意大利人阿伏加羅德提出一個氣體原理,在溫度和壓強都恒定的情況下,氣體的體積正比於氣體的量n。而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學又是經驗的知識體係。科學知識的增加可以依靠歸納法,從各個個體的觀察中找到共性,從各個現象裏發現規律。但是簡單的,不加分析的歸納所產生的知識和結果往往是無意義的和局限的。這樣的歸納也很危險。當我們觀察到的所有星星都是從東向西運轉,斷定如果有新的星星,它也是如此運轉。這樣的結果正確,但是沒有太大的意義。例如,在一個黑盒子裏裝有十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可以就太陽係的發現曆史為例對人類認識過程進行梳理。演繹法依然是重要的手段。如果僅限於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邏輯推理,從大前提和小前提到結論,不會產生新的結果,培根說的不假。結論已經包含在大前提裏。但是演繹法不隻是邏輯,它還包括數學的整個體係。按康德的說法,邏輯和數學是在人類認識理性層麵上先驗的認知。它們獨立於也高於人類的經驗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任何科學理論都免不了受到置疑和批評。這也是科學進步的推動力。貝克萊批評牛頓在運用和處理無窮小變量時過於隨意,甚至有些任性。微積分到十九世紀由柯西等人建立的分析數學後得到規範化。萊布尼茲,微積分的共同發明人,也是牛頓攻擊的對手,認為引力的超距作用違背人的理解,缺少一個合理的解釋。物體質量是引力之源。牛頓自己意識到引力質量等同於物體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哥白尼的發現隻是一個開端,引導出一個顛覆人類認知的時代。十七世紀的科學發展完全可以和二十世紀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兩個時代又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承前啟後的關係。十七世紀有牛頓和惠更斯關於光的粒子論和波動論的爭論。二十世紀有了關於光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詮釋。十七世紀發現了萬有引力,而二十世紀是對引力的再認識。二十世紀的量子物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根據已有的天文知識,亞裏士多德采用柏拉圖另一個學生歐多克索斯的地心說,構建了一個宇宙體係。一個有規律運動的宇宙一定有一個靜止不動的中心。那就是地球。這符合人們的感知和體驗。稍後阿利斯塔克提出了與之相對的日心說,但是一直被人們忽視。地心說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通過觀察不斷地被修正,最後在公元二世紀由托勒密係統化完成。在托勒密的理論裏,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科學理解的方法論亞裏士多德在他的自然哲學裏承認知識來自於感知和經驗,但他並不強調實踐,而是側重於邏輯演繹對於建立科學知識的功能。培根卻認為邏輯演繹不能產生新的知識。新的知識必須依靠歸納法。而歸納法無法窮盡所有的事物和個例,這樣使得新的知識不可靠。卡爾納普調和了兩者。他認為新的知識來源於歸納法,而知識又要經過邏輯演繹的驗證和清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織夢幻的人·達利篇之四》四十年代達利想要獨立於弗洛伊德的理論之外(其實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是達利一生無法擺脫的幽靈)。1945年原子彈爆炸讓達利倍感震撼。他好奇原子核的神奇和隱藏其中的巨大恐怖力量。達利從海森堡的物理哲學裏了解世界本源,再將其體現在他的繪畫上:無盡的動感和碎片粒子組合的人與物。哈爾斯曼的這個著名的攝影《原子達利》正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織夢幻的人·達利篇之三》以前提過,早期超現實主義繪畫提倡自動意識,通過各種技法將意識催發出來。三十年代達利提出妄想臨界狀態畫法。意思是讓作者激發到一個迷幻狀態時對其感知和意識所作的非理性描述。最後達到的效果是一幅圖畫體現出雙重或多重影像。1933年達利給了這種畫法一個具體名稱。他的技法要在以後的幾年裏成熟起來,進而成為製造夢幻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