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氧化事件之後的某一天,如果你有機會來了海邊,你可能發現那時已經有了金色細沙的海灘。往裏看是有浮土的光禿禿,寸草不生的陸地,裸露出一些鐵鏽紅的岩石。海邊淺灘也有一些岩石,上麵覆蓋一層層藍藻墊。你看不出有別的生命,但是海水裏漂浮由藍藻,綠藻,和紅藻等微小生物群落組成的一塊塊綠色和紅色。海水已經有了水藻的海腥味。更強烈的是隨著海浪而來的硫化氫的氣味,非常刺鼻。你可能看不到太陽。天空中彌漫著二氧化碳和水氣構成的霧氣,擋住了太陽光的直射。你很有可能會遇到一場雨。你的皮膚會被雨水中的碳酸漂白。氧氣還很稀薄。很顯然,這還不是人類宜居的環境。
這時地球上也有地域溫差。在赤道附近的地方溫度恰好,二十多攝氏度,不冷也不熱。地球的這種狀態長達有十億年的時間。太陽的光輻射強度隻有現在的百分之八十五。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保持住地球地表足夠的溫度。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時,氣溫上升,雨水活動增加。雨水中含帶的二氧化碳和陸地的矽酸鈣鹽反應,被吸收而形成碳酸鈣,衝積到海底。當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時,這種吸收二氧化碳的矽酸鹽風化活動也就跟著下降。這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對穩定,地球也就能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事實上,地表的陸地麵積在地殼運動中逐漸增加,也增加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就在緩慢降低。依靠太陽增加的光照,地球一直努力維持這種歲月靜好的狀態,直到八億五千萬年前。
這時地球上的羅迪尼亞超大陸開始解體。到了七億五千萬年前,羅迪尼亞超大陸從中間由北向南分裂成兩大塊。原來幹燥無雨的超大陸中部活動起來。大量的雨水衝蝕沿海的陸岩,並且從大氣中吸收掉大量的二氧化碳。超大陸的分裂也提供了很多像磷和錳等藻類所需要的生命物質。藻類迅速繁茂起來,又吸收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大量的藻類死亡後沉積在海底。生物碳不再被氧化,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還到大氣中。大氣中氧氣含量上升,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迅猛減少,溫室效應減弱,地球表麵溫度降下來。當地球兩極的溫度降到足夠低,水結成了冰。地表對太陽光的反射加增,又降低了對太陽光的吸收。這時地球氣候的那種微妙平衡被打破。地球進入到一個冰川時期。
冰川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冰磧岩。由冰川的流動和擠壓所打磨後的圓滑的岩石混入粘土裏,再在岩層壓力的沉積下就形成冰磧岩。霍夫曼進行了多年多地的田野考察。他在非洲納米比亞海邊發現了冰磧岩。古地質岩磁場的結果表明當時這裏在赤道附近十二緯度以內。可以說七億四千萬年前的那一場大冰川運動從極地逐步延伸到赤道,席卷了整個地球。這個冰川時期稱為雪球地球。整個地球覆蓋在冰雪裏。霍夫曼又注意到雪球地球期間先後有兩次冰川運動。事實上,地球在七億四千萬年前到五億八千萬年前的時間裏有過三次冰川時期。地球在這一地質尺度上的較短時間裏出現幾乎失控的劇烈的氣候振蕩。
—寫於2022年11月8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