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佩利絕對想象不到人類科學和技術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就拿光學儀器來說,現代人類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眼睛的更遠的距離,更細微的細節,更廣大的光強範圍,以及更寬廣的電磁波頻譜的觀察。最像人眼的光學器件應該是數碼相機。它們利用同樣的光學成像原理,有著極其相似的光學係統結構。而相機的電荷耦合元件組成的感光底板比眼睛的視網膜對光線更敏感,對光的色譜分辯能力更高。當前數碼相機能做到一千兩百萬像素。估算人眼的分辨率有兩億五千萬像素。人造的相機在以後的幾十年裏肯定能達到這個水平。眼睛確實是自然界的一件精致的藝術品,但是並不是隻有神才能設計和製造出來的。人類從利用簡單的天然玻璃到創造出各種光學精密儀器隻用了大概四千年的時間。生命演化出眼睛有足夠長的時間。寒武紀出現第一個較為成形的眼睛花費了四五百萬年。眼睛又有上億年的時間來逐漸優化。按照道金斯的說法,每個生物體就是一次實驗。千萬個實驗在同一時間裏進行。生物演化有著巨大的潛力。
人眼不是最完美的。鳥類的眼睛能夠分辨更多的顏色,看得更遠。貓的眼睛更靈敏,可以在光線很暗的環境裏識別物體。人的眼睛甚至有缺憾。事實上,所有脊椎動物眼睛的連接感光細胞的神經傳導線在眼球的內部,靠在視網膜的內側。這些一兩百萬的神經傳導線穿過視網膜內表麵,聚集在一起,由一個小孔牽引出眼球。這個無法感光的小孔部位自然成了視覺上的盲點。章魚的眼睛結構和人類似。但是它們眼睛的神經傳導線在視網膜外側,因此沒有盲點的問題。我們很難想象為什麽神要將人眼設計成這種樣子。而在生物演化中,這隻是路徑依賴的結果。生物演化是盲目的,有各種選擇和途徑,會不斷優化,也會出現半成品。在動物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單眼和複眼的多樣化結構。寒武紀時期曾經有一種海蠍,長了五隻眼睛。現在這種生物已經不存在了。我相信現在裝備三個攝像頭的智能手機以後都會改變成隻有兩個攝像頭,並且具有立體攝像功能。
以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為主的寒武紀淺海裏,還有一種安靜的小動物。它們既沒有貝殼,也沒有甲殼,隻有一條韌性的脊索,支撐住整個身體。脊索可以發展成脊椎和堅硬的骨骼,由骨質蛋白和磷酸鈣組成。這種脊索動物與節肢動物的差別就像埃及的殿宇建築變化成希臘建築,廊柱從內部翻轉到外部。1999年,舒德幹在澄江生物群的化石樣本裏找到了一種脊索動物。它有現代魚類幾乎所有的特征,稱為昆明魚。這件化石距今五億三千萬年前。昆明魚身長不到三厘米,卻是所有脊椎動物和包括人類在內的共同祖先。
四億九千萬年前,一場災變結束了寒武紀。也許是冰川氣候引起的溫度驟降和海水退收,也許是海洋硫化引起的海水缺氧,很多物種受到影響,而奇蝦徹底滅絕了。食物鏈上任何環節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弱小的昆明魚存活下來了。大型捕食動物的消失給了它們更多的生存空間。
—寫於2022年11月19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