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博文
(2024-04-29 23:38:15)

第一次冰川,斯圖特冰川的構造開始於地球的迅猛降溫。地表溫度曾一度降到攝氏零下五十度。累積的冰層厚達上公裏。地球處在冰點以下的寒冷氣候長達數千萬年。但是,地殼板塊活動並沒有停止。火山噴發不斷地向大氣輸送二氧化碳。而冰層阻斷了碳回收和碳循環的機製。大氣中積攢的二氧化碳可能比現代水平高出有幾百倍。溫室效應開始啟動。在赤道附近首先出現冰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24 22:14:09)

在大氧化事件之後的某一天,如果你有機會來了海邊,你可能發現那時已經有了金色細沙的海灘。往裏看是有浮土的光禿禿,寸草不生的陸地,裸露出一些鐵鏽紅的岩石。海邊淺灘也有一些岩石,上麵覆蓋一層層藍藻墊。你看不出有別的生命,但是海水裏漂浮由藍藻,綠藻,和紅藻等微小生物群落組成的一塊塊綠色和紅色。海水已經有了水藻的海腥味。更強烈的是隨著海浪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21 23:17:15)

真核生物中首先分離出真菌類和藻類。大約十億年前,真核生物的演化到達了一個新的裏程碑,出現了多細胞生物。我們對多細胞生物的起源過程知道的非常少。有一個猜測是一次基因變異產生出一種蛋白質,可以將細胞粘連在一起。細胞們的活動能力和範圍雖然受到限製,但是能阻止變形蟲等獵食生物的吞噬。它們有更高的可能性存活下來。變異的基因也傳給了下一代。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6 23:40:38)

因為真核生物形成的獨特機製和結構,真核細胞內環境具有非常高的活性。為了降低基因傷害後產生錯誤編碼的風險,真核的原生生物將染色體複製了一份,而形成染色體配對的二倍體。在這基礎上,原生生物發明了有性繁殖。真核細胞先複製一份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成對並列,像一對舞伴一樣耦合在一起。在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以相互交換。然後同源染色體分離,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0 23:22:42)

線粒體在真核細胞裏的功能就像它的變形菌前生一樣。它利用氧氣分解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將化學能轉化為電勢能,儲存在ATP的分子鍵供細胞活動使用。它就是真核細胞的發電廠。有氧反應的效率遠遠超過古菌宿主以前的無氧發酵反應。細菌的能量生產依靠細胞膜。這限製了細菌的大小,因為體表麵積的增長總是趕不上體積的增長。能量的產生趕不上能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07 23:00:07)

在大氧化事件後半段的時間裏,地球上出現了真核單細胞生物,所有藻類,植物,和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的共同祖先。有必要說明一下:藍藻不屬於藻類。它其實是細菌,一種原核單細胞生物。通常細菌隻有幾微米的大小,而真核細胞比細菌大上一萬倍到十萬倍。細菌結構簡單,所有的DNA等遺傳物質以及蛋白質等新陳代謝物質都懸浮在細胞液裏。細菌體內隻有核糖體一種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04 22:23:43)

地質學家克勞德觀察到一個現象。地質底層古老的岩石裏含有一些非氧化物的岩粒,比如硫化鐵的黃鐵礦和碳酸鐵的菱鐵礦,或者是非完全氧化的鈾礦。它們暴露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成粉末。而表層的岩石裏有完全氧化的三氧化二鐵紅鐵礦。在二十四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大量的氧化物岩石,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也開始上升,標誌一次大氧化事件的發生。現在地球大氣層裏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01 21:53:20)

地球的原始環境裏應該存在有各種原細胞形式的原始生命體。它們在上億年的時間裏演繹著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生命界的基本機製沒有目的性。它們隻是不斷地盲目變異,讓自然和時間來選擇。所以,人生也不用談什麽意義,都是本能的驅動。許多生物學家認為有一類生命體最後勝出。它就是以後的包括細菌及古菌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LUCA)。雖然沒有直接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3-28 22:55:37)

原始的生命物質大多數都粘在岩石表麵,聚集在一起。當然,也會有一些包括脂類分子在內的遊離物質。以前曾經提到過,脂類分子是帶有親水端和疏水端的條狀分子。水中自由的脂類分子會自行組合,排列成雙層膜。親水端露在表麵,疏水端埋在膜中間。為了減小分子表麵結合能,雙層膜會形成封閉的囊泡狀脂質球體。這個脂質球體又會不斷吸收遊離的脂類分子。當它增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3-27 00:04:07)

無論是通過何種途徑,地球的原始海洋裏存在了建構生命的所有基本分子部件。這些分子還可以組成更大的有機分子。但是,我們迄今對生命分子到生命體的演化過程還不夠了解。除了結構的形成,生命體的出現就必須要從非生命的化學反應中演化出新陳代謝和複製與繁殖的機製。現在我們隻有許多的猜測和分散不係統的實驗證據。 先說新陳代謝。德國人維克特索舍是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