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智慧?
作者:逍遙禪
智慧是與愚癡相對應來說的:無明不覺名為愚癡;迷惑顛倒、攀緣妄想、執著分別,名為愚癡!
那麽什麽是智慧呢?覺悟光明智慧的心性,名為智慧心性;破除迷惑顛倒、攀緣妄想、執著分別心,名為智慧!也就是用佛心佛性名為智慧心性,用攀緣妄想執著分別心,名為愚癡!
總的來說:用佛心佛性轉化自心攀緣妄想執著分別心,名為[
閱讀全文]
成就佛菩薩後去哪裏了?
作者:逍遙禪
有人問:成就佛菩薩後去哪裏了?
不同的心性住不同的道,通達一切心性境界可以遍及一切,無住無不住!
1、六道輪回的業報身:在善惡不定心的凡夫,必然隨善惡不定心的因,被業力牽引,在善惡六道中輪回!
2、一心不亂的堅定隨佛往生:一心念佛,與佛相應,成就隨佛菩薩的往生道,安住在“凡聖同居淨土”[
閱讀全文]
誌公禪師《大乘讚頌》十首:
1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
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
言語即是大道,不假斷除煩惱。
煩惱本來空寂,妄情遞相纏繞。
一切如影如響,不知何惡何好。
有心取相為實,定知見性不了。
若欲作業求佛,業是生死大兆。
生死業常隨身,黑暗獄中未曉。
悟理本來無異,覺後誰晚誰早。
法界量同太虛,眾生智心自[
閱讀全文]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一佛出世,千佛化為菩薩羅漢來護法助化!因為在佛國世界裏,佛心眾生一體故!——逍遙禪
20211110
[
閱讀全文]
祖師的手段:德山棒臨濟喝慈明罵雲門餅趙州茶無非是吃喝拉撒睡、行住坐臥、嬉笑怒罵、舉足投手、揚眉瞬目中覺照佛性而已。。。。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會者皆是,不會者皆不是!哪是我是人非、小心量、無明不覺的人能夠明白的?學佛沒學成,學成魔鬼的、精神病的卻是一大堆。。。。。末法時代,可憐呀!還有一幫癡人迷上了“打機鋒”“玩口[
閱讀全文]
出離心與菩提心
作者:逍遙禪
要明白小乘聲聞的出離心和大乘菩薩的菩提心,就要先認識凡夫緣根緣塵的攀緣心和執著六塵假象而起的妄想心。
降伏了攀緣妄想心,才能覺清淨心,這個“覺”就是聲聞的出離心。清淨心的覺者,可以覺本自清淨不汙染的心(見聞嗅嚐覺知六種功用);可以覺每一個起心動念;可以覺自心所見相(心中所現一切相,包括色聲香味[
閱讀全文]
《楞嚴經》經典語句
逍遙禪輯錄
1、生死輪回的原因: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回。
2、兩種根本道路: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善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雲何二種?阿難,一[
閱讀全文]
靜中十分功,動中一分功……
作者:逍遙禪
靜中十分功,動中一分功;動中十分功,病中一分功;病中十分功,夢中一分功;夢中十分功,生死一分功!
靜坐時,能夠把握自心覺悟真心本性了,並且有十分的把握能夠安住在真心本性中,但對於行住坐臥、言談舉止、嬉笑怒罵的動功來說隻相當於一分功;動功做到了十分功,但對於身體病痛和心中起了妄想煩惱[
閱讀全文]
無論學什麽法門,都需要經曆的心性境界作者:逍遙禪1、立足於人的善惡不定心,把握自心關閉三惡道的大門,行戒惡行善的三善道,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2、立足於心識十八界的根本相對,背塵合覺,修行清淨覺、覺清淨心,轉攀緣心的前六識為第七識(所見相)——覺者清淨心境界。
3、立足於光明智慧心的覺照,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證小[
閱讀全文]
覺者的五種心性境界(五種禪)作者:逍遙禪
1、凡夫位的覺者(覺者、凡夫禪):《圓覺經》所說的凡夫隨順覺性,覺自己的清淨心。心清淨、六根清淨、六塵清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背塵合覺。可以與佛靈相應開天眼,對應淨土的“凡聖同居淨土”。
2、聖人位的覺者(真覺、小乘禪):《圓覺經》所說的未入地菩薩隨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