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個人資料
海風隨意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12-30 15:44:37)

“永別”這個字向來慎用,帶點兒晦氣,但對於2022年來說,卻是例外。這一年,流年不順,多災多難。疫情、戰爭、通脹、氣候反常......令人沮喪的消息接連不斷。 有個大學小群,五位在上海的同學都陽了。有一位七十多了,還是癌症患者,連續幾天高燒四十度不退,大家都為她擔心,她卻淡定,說是一度血氧低,虧得家有製氧機,一直吸氧,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8)
(2022-12-24 08:20:13)
加州今年冷得比往年早,十月底就開始了,早上的氣溫常在三四十度。由於習慣了五六十度的氣溫,鄰居之間的問候語,從“天氣真好啊!”變成了“好冷啊!” 於是我想到聖塔芭芭拉,那裏的氣溫總是比我家所在地高出八九度,決定去那兒小住避寒。 聖塔芭芭拉的海灘、陽光、棕櫚樹、西班牙式建築讓其成為加州的旅遊勝地,遊客多,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9)
(2022-12-19 13:14:26)

“啃啃”生於八十年代初,如今該有四十上下了。第一次見到啃啃,他還是嬰兒,已被爺爺奶奶接到家裏。朋友是啃啃的姑姑,那會兒待字閨中,還住在父母家。 朋友的父母都是抗戰時期入黨的南下幹部,父親有文化,長得一表人才,在涉外部門擔任領導。母親熱情豪放,十六七歲就做了村裏的婦救會長。母親的老家在晉察冀邊區,全家抗日,老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2)
(2022-12-14 08:30:19)

這是今年寫的第100篇博文。博文是我的筆記本、草稿簿,隨手記錄所見所聞,感覺感想。時而回頭一讀,覺得挺有意思,原來某天我有過那樣的經曆和感受。 2022年,多事之年。從近處說,疫情陰影不散,通脹持高不下,影響小民日常生活。從遠處看,世界上戰爭衝突不斷,不少國家陷入了政治、經濟和思想意識形態的困境,舉步維艱。 不安寧無形中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3)
(2022-12-08 14:42:18)

昨晚收到舊金山鄰居威利的電郵,如下: 各位鄰居: 我做了COVID自測並顯示陽性後,便與舊金山大學醫院的醫生在網上門診。醫生給我開了抗病毒藥,並囑咐我至少自我隔離五天。目前除了低燒和偶爾幹咳外,我沒有其他症狀。 為了樓裏每個人的安全,從今天起我將在我的公寓裏隔離一周,除了: 1.今天下午4點前去藥房拿藥; 2.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0)

前幾天在街上,有人叫我,是老同學琳。幾年不見,她依舊充滿活力,正要去合唱團排練唱聖誕歌,一頭濃密的白發在風中飛舞。聊了沒幾句,她突然問:“阿米爾出獄了嗎?”我一愣,“誰是阿米爾?” 她說:“你忘了?斯蒂文小說裏的阿米爾。” 我不由得哈哈笑起來,“不知道啊,這要去問斯蒂文。”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2022-12-02 00:05:10)

有幾年,因為主管十多個語種的海外留學,而去留學的學生不少是軍人,便跟軍人打上了交道。一般軍人都挺好,行為端正,衣裝整齊,年輕健康,顏值很高,還特別禮貌,見了麵站得筆直,畢恭畢敬稱我“女士”(Ma’am),這是英文對女士的尊稱,跟Ma’am對應的男士尊稱是Sir。 為了確保留學項目的完美實施,軍方常派個小軍官來我們部門協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2)
(2022-11-28 15:29:57)

“不要謊言要尊嚴,不做奴才做公民!讓我們舉起白紙!” 雖然我不少朋友的微信莫名其妙被封了,但是這份白紙運動的倡議書居然讓我看到了。民眾的訴求很簡單,小民也要尊嚴。一個厲害國如果連老百姓舉著白紙都害怕,哪還有厲害可言?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感恩節前夕,美國的兩兄妹在新奧爾良登上了去墨西哥海灣的遊輪,那天晚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6)

昨晚微信自媒體和美國各大媒體,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CNN等都報道了上海民眾上街抗議,高唱國歌和國際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這兩首歌可謂異曲同工,說出了民眾的感受。 (網圖) 抗議的起因是烏魯木齊11月24日晚間封控小區發生火災,由於封控設置阻礙了救援,造成10人死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8)
四十年前,1982年,我在美國教授琳達家度過了第一個感恩節,因為是第一次,印象深刻,一些事記憶猶新。 那年秋天的一個星期六,我離開上海到了舊金山。剛走進接機大廳,就聽到有人叫我,那是我的大學老師吳老師,吳老師早我一年來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了。當時出國的人寥寥可數,我開始辦理出國手續後,便聯係吳老師,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雖然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8)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