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

獻給我們這些六七十, 八九十的新新一代。
博文
2021年12月回國散記之二(這些都是當時的記錄,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對疫情的認識有近一步的深化,在此不表)。題外篇:隔離期間的一點思考(2021年12月)隔離期間,飯來張口,基本上沒有家務,也不能外出,除了看電視,上網,還有不少時間整理一下思想。想得比較多的,自然是疫情問題。以下就是對這場新冠大流行的一些看法。寫於2012年12月16日。新冠大流行何時終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年12月-2022年回國散記第一部分疫情中的回國路首先,疫情期間,請記住總領館關於“非必要,非緊急,不旅行”的原則,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必須旅行時,要根據總領館官方網頁上的相關指導去申請。因為疫情時有變化,要經常查看當地使領館的最新通知。網絡消息僅做參考。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準備工作1.申請中國簽證根據使領館指定的網頁,填寫並上傳各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說起學會吃飯,一般人都會想到小孩子。我們這些老年人,吃了一輩子的飯,還需要學習嗎? 其實這還真是老年人,特別是我們這代老年人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這代人,成長在食物相對短缺的年代,那個年代人們對食物的選擇餘地不大,主要解決溫飽問題。此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食物增多,不少人開始過度攝入,出現了不少肥胖及其相關的疾病。那些年代,關於合理飲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們不斷地說服並鼓勵自己:老了,在變老的路上,要學會逐漸退出孩子們的生活,回歸自己的日子。我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天下太平,安度晚年,可是,現實生活可真不是這麽簡單的。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的家庭,時常需要老人們來幫忙照看孫輩;同時,有些老人,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隻能和兒女同住。由此引出許多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我見到過一對出國給女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一天,我和一位不到四歲的小小朋友聊天,她問我:“你知道嗎?每個人都有一個personalbubble?” 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就問她:這是什麽呀,我不知道。 她告訴我,就是每個人都被一個personalbubble包著,你不能隨便進去的。 我猜想,這應該是小小朋友從幼兒園裏學到的吧。後來,我查了一下網絡,“personalbubble”,或者稱為“personalspacebubble”,就是&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到“七十三八十四”,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另一個話題:關於死亡。這個話題,專家學者們常常從哲學,宗教,文化等不同角度去論述,複雜又高深,理解起來不太容易。今天,咱就說點老百姓自己的話。老了,意味著離死亡越來越近,所以很久以來,人們一直都在尋找對抗它的方式。我們一時無法評價有關天堂地獄或者靈魂不死的高深問題,說點現實的吧。近年來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10 09:37:34)
轉眼間,退休六,七年了,好像每天都很忙,但又好像沒幹什麽,都是些日常瑣事, 從去年開始,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疫情造成的種種不便和各種壓力之外,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我七十三歲了。以前聽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並沒有什麽感覺,可是現在輪到自己七十三了,不由得會多想一點。加上身邊的人時常叨叨,說是七十三歲不能說,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下麵是一位朋友講的一件舊事,為敘述方便,用第一人稱紀錄。 許多年前在病房做住院醫生時,曾接手過一位剛退休的老年病人,住在9號床位,被簡稱為”9床“。據前一位主管他的醫生介紹:9床因為在常規體檢時發現肺部有一占位性病變,懷疑肺癌,需住院進一步確診。入院前,病人家屬在和接診醫生談話時提出要求,說老人剛剛退休,家人跟他說的是入院檢查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多年前,六十多歲的趙叔叔戀愛了,在當年算是一條新聞。 趙叔叔是老革命,十五歲當兵,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大家背後稱他為“老革命“。我上初中時,因父母突然調往外地,臨時改為住校,周末曾受邀去他家做客。他家裏有五個小孩,四男一女,當時給我的印像是,他們家的人都很樸素,很友愛。那天的午飯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老了,有許多無奈,古人已知,歎曰“無可奈何花落去”。如今是網絡時代,對老年的描述,除無奈外,多了一層嘲諷和鄙視。社會追捧的是掌握先進技術的年輕人。在這個連四,五十歲的人都會在許多行業受到排擠的年代,老人們的處境,自然也可想而知。一些文藝作品和網絡文章對老人的嘲諷,不過是這種社會思潮的反映而已。我曾經看到過一些網絡文章,喋喋不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