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住在紐約曼哈頓金融區,毗鄰911恐怖襲擊現場,順便去參觀一下911博物館。排隊的人還很多。
被恐怖分子劫機襲擊的兩座世貿大樓破土動工於1966年——我們當時剛開始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而人家已經開始建造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了。
如今這兩座大樓不複存在,原址上建了兩個紀念逝者的水坑瀑布,頗為壯觀。
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每次一來到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一個感覺就是想大哭一場,因為這裏實在是太震撼了。
我也去過盧浮宮、大英博物館,明顯感覺令人想哭的程度,盧浮宮屬第一,大都會居次,大英博物館尚可。英雄所見略同——果然,網上很多官方統計一致表明,盧浮宮訪問量和受歡迎程度世界第一,隨後才是大都會和大英博物館。
疫情前第四次來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紐約地鐵和這個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不相匹配。
國際大都會地鐵,英國倫敦敢為天下先,早於1863年便開通了世界上第一部地鐵。巴黎則在1900年才開通。紐約隨後,1904年開通。莫斯科1935年開通。東京1941年開通。國內總有人拿上海地鐵跟倫敦、紐約、巴黎相比,高唱愛國主義一番,實在可笑,因為上海地鐵是最近這三十年才修建的,而人家倫敦地鐵已經迎來160年誕辰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來過紐約五、六次了,疫情耽擱了三年,時至2023年11月感恩節之際,得以有時間重返闊別已久的國際大都會紐約。本來可以換個地方轉轉,如邁阿密、奧蘭多、亞特蘭大什麽的,但是左思右想還是紐約最有誘惑力,尤其是衝著那我已經去了四次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有前後共看了七出戲的百老匯——《金剛》、《芝加哥》、《歌劇魅影》、《阿拉丁》、《獅子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網上有個已經移民德國的中國網紅很逗,隻去了一趟美國紐約,回到德國就發了視頻,得出了美國和德國相比的結論,什麽美國比德國髒亂差,沒有德國安全、文明雲雲。
人將一個地方和另一個地方相比,總愛窺一斑而知全豹。美國,即便是加州,既有犯罪天堂洛杉磯,也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海濱小城;其實德國各地相差也很大,我開車橫跨整個德國,既住了科隆,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年10月,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正式宣戰,大有要一舉拿下加沙地帶的勢頭。我家裏冰箱上有一個聖地地圖立體冰箱貼。八月底來了一男一女兩個人測量我家能量效率,為一些設備的升級換代做準備。男的是伊朗的;女的包著黑頭巾,是巴勒斯坦的。她看到了我的以色列地圖冰箱貼,很是激動,告訴我那是她的國土,卻被以色列占去,使得她們顛沛流離,從約旦到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以外的西方國家總愛譏笑美國的醫保製度,因為發達國家中隻有美國沒有全民醫保。美國的醫保分私人和政府運作的醫療保險計劃。加利福尼亞州州和佛羅裏達州的基本醫療保險每月要花費450美元,而紐約類似的保險計劃每月要花費超過600美元,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相比之下,加拿大男女老幼一分錢不用掏,全民免費醫療,而日本、德國、荷蘭、瑞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人在美國南方小城,人口僅有一萬多,據說治安超好、民風淳樸。這半個多月的一些觀察和感受,再和溫哥華對比,在這裏隨便聊聊,不知有過兩地經曆的別人會更喜歡哪裏。
小城沒看見一座高層建築,絕大多數建築都是百年曆史的白色洋房。我住的是一座1910年的木質雙拚別墅,我這一半有1200平方英呎,超大的客廳可以舉辦舞會,對我來說完全是空間浪費。令我驚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台灣老電影《小城故事》中鄧麗君唱道:“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裏已包括......”
說實話,電影裏的那個小城,既不似畫,也不像歌,倒是破破爛爛、窮山惡水的感覺;且民風也不算淳樸,如果太淳樸了,電影就沒有張力,就沒有戲劇性了。
從加拿大溫哥華來到美國北卡羅來納的萬人小城,這才見識了什麽是“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昨天我媽生日,我們一群朋友在溫哥華市中心的朋友家公寓平台上聚餐,這裏擁有能鳥瞰福溪(FalseCreek)、奧運村、堪比大橋、市中心的超級無敵景觀。昨日最高氣溫23度,碧空如洗、一望無際,遠山含翠、近水凝芳。
我出發前做了《紅樓夢》中的名菜“茄鯗”。與其說是做了“茄鯗”,不如說是我瞎弄了一個茄子菜盜了“茄鯗”之名。其實,“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