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wzu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邁步/蹦步?小朋友們分成兩隊,地上劃一條線。一隊在前,從劃的這條線向前邁一步。一隊在後,站在線後夠前麵邁了一步的那隊人。如果後麵的夠到了前麵的,前麵那人就出局了。如果夠不到,大家回到起點,前麵這隊人都邁兩步,後麵的邁一步,接著夠,直到前麵這隊人都出局,就可以換撥兒。夠的時候大家都可以提起一隻腳,互相拉著保持平衡,拚命向前。誰要是沒站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跳皮筋、丟手絹、捉迷藏、逮人這些就不說了,大家都會。但有幾個遊戲不知道還有小朋友玩兒嗎?我小時候住在朱啟鈐故居,趙堂子胡同的一個大院兒裏。院子裏孩子眾多,那會兒又沒有電遊,連電視都隻有晚上才能看,所以天還亮著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在院子裏玩兒,直到天黑或者家裏大人喊回家吃飯了才會戀戀不舍地回去。因為是一大群人,所以有機會玩兒很多集體遊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聽戲陽照胡同和趙堂子胡同交界的口兒那兒有個小房子,記得是附近的街道辦事處。那裏到了晚上,時不時就有愛唱戲的人開票友會。我好像去聽過幾回,因為屋子小,人又多,每次去裏麵都煙霧騰騰,胡琴鼓點兒吵吵鬧鬧,擠得不行。我就記得不知道為什麽,那麽吵鬧的地方我竟然經常會覺得困。後來想起京戲腦海裏總是浮現出小時候那間屋子的景象,就不由自主開始犯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4-03 14:36:28)

兩年前帶小朋友去私教那兒上課,發現附近有個休斯敦公立圖書館。雖然當時沒去,但查了它家網上目錄,發現中文書多多。後來終於在半年前去另一私教家時辦了借書證。開始還隻是借了幾本紙書,但終因離得遠放棄了。沒想到兩個月前在Libby上隨意瀏覽它家電子書目錄,發現了大寶藏。它家的中文電子書和有聲書加起來有好幾萬本!要知道縣裏的圖書館中文電子書幾乎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圖) 高中的時候,我家住在永安裏京倫飯店後麵,和日壇中學還有人民日報社宿舍一牆之隔。那會兒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經常會在外麵散散步,最常去的就是長安街那一線。小學的時候永安裏還是郊區,但到了中學,雖然還沒有CBD這個概念,但從西往東,國際俱樂部、友誼商店、齊家園外交公寓、建國飯店、京倫飯店附近長安街北側已經很繁華了。 (網圖)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兩、三歲的時候在外交學院托兒所上整托,我爸那會兒正好也在那兒參加英語培訓班。據我爸說,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小朋友在外麵散步,我一眼就看到了他。我一邊喊著“爸爸“,一邊朝他跑過去。但我爸怕被我纏上了脫不開身,趕緊閃身躲到了樹後。就聽我跑近了,在那裏自己嘟囔:“我爸爸呢?我爸爸呢?”我小時候其實挺討厭上幼兒園的,估計就是因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做好事,組成小組,每次還評比看哪個小組好事做得多做得大。所以我們經常四處找老大爺老大媽,幫人家推車什麽的。可是哪兒有那麽多大爺大媽需要幫助啊?於是我們就開動腦筋,另辟蹊徑。去44路汽車站幫人家擦車算是一件。當時二環路才修好沒多久,44路也都是新車。現在可能都不可想象,一批小孩兒跑去給人家擦車,要是把車擦壞了怎麽辦?要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京華時報》照片) 媽媽從阿爾巴尼亞留學回來以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北京化工二廠援阿辦公室。我當時還很小,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麵整托,但生病的時候媽媽有時候會把我帶在身邊。 北京化工二廠在東郊大郊亭附近,7、80年代那裏算郊區,現在已經差不多快到CBD了。對化工二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高大的煙囪和強烈的怪味裏。媽媽的辦公室是那會兒典型的蘇聯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小學的時候下學必須排路隊,就是住得近或者順道的孩子一起走,還要有個路隊長,確保每個孩子安全到家。東總布小學到我家的路隊是這麽走的:順著東總布胡同出來向西,到北總布胡同右拐往北,碰到左手的第一條胡同是小羊宜賓。在這兒左拐向西,然後右手第一條胡同–寶珠子胡同再右拐向北,走到底是後趙家樓胡同。在後趙家樓胡同左拐向西走,沒幾米右手邊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小時候除了北京就隻去過上海了,因為姥姥家在上海。姥姥姥爺都是部隊的,媽媽小時候一直跟著部隊四處走,住過福建、南京、舟山。。。,最後落腳在上海。據我媽說,我第一次去上海是一歲多的時候,當時妹妹出生沒多久,媽媽要工作,爸爸不在身邊,她照顧不過來我們倆,就想把我送到上海姥姥家。結果到姥姥家一看,我兩個表哥也被我三姨扔在上海姥姥家,每天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