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wzu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5-11-20 13:44:32)

夕峰古刹–(1980–2000)20世紀中國偵探小說精品從老爸那兒翻來的舊書,好像都沒人看過,還挺有意思的。寫的沒有現在的小說那麽花哨,更像故事會的故事,但很真實,也有年代感。現在看來文筆就沒那麽好了。可怕的科學大全集是有點兒可怕,倒不是科學可怕,而是裏麵的“科學”有待商榷。不知道是因為這本書太老了,還是作者就不是搞科學的,什麽維生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學的時候,爸媽給買了一本《安徒生童話全集》,現在還保留著,所以安徒生童話看得比較多。而格林童話隻是借著看過,對一些故事比較熟悉,但不全。現在看來,安徒生童話很多都影射現實,具有諷刺意義,小孩子不是看得很懂。除了安徒生和格林童話,那會兒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千零一夜》,裏麵芝麻開門的故事充滿了異域色彩;《阿凡提》既是民間傳說,也可以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靈通漫遊未來》讓人記憶深刻,多少年之後還想著裏麵的可視電話和水滴車。要知道這本書寫於1961年,裏麵很多東西預測很準啊。可視電話現在人手一個了,但水滴車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實現?《星球大戰》也是從媽媽他們圖書館借來的,一下子打開了我看科幻小說的新視界。那會兒的理想就是當個科學家,雖然科學家沒當成,但對宇宙物理的葉公好龍延續到現在。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武俠小說是從小學看的《七俠五義》開始的,覺得非常引人入勝,還有《濟公傳》這類,多少有些民間傳說的意思在裏麵,因為小學二、三年級就很喜歡看民間傳說了。然後是初中,從同班一位叫王芊的漂亮女生手中接過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大開本,跟《啄木鳥》那種雜誌一樣大。這一看就放不下了,接著又看了《白發魔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覺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紅樓夢》我是小學五年級開始讀的,有點兒懵懵懂懂的年紀,看了就覺得非常喜歡。書是我媽的,豎版繁體字,紙張又黃又舊,但保存得還行,不知道怎麽經曆文革留下來的。記得當時坐在四合院裏我家屋門前的小凳子上讀這本書,看得入迷,有個父母的朋友來家裏。那個阿姨看到我在看的書,大驚失色地對我媽說:“你怎麽讓她看這個!”哈哈,我爸媽唯一不管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5-08-28 14:15:53)

夜市和其它市場上到中學的時候,東華門開了夜市。最開心的就是老爸老媽說不做飯,到夜市打牙祭去。夜市上特別貴的吃的我們也不買,最常買的就那幾樣。看完《阿信》買阿信魚圓湯:清澈的湯底飄著雪白的魚圓和嫩綠的香菜,沒有吐刺的麻煩,也沒什麽腥味,稍微放一點點兒醋,連我這個不愛吃海鮮河鮮的都覺得滋味非常鮮美。(網圖。當年的茶壺有點兒類似這個,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關於北平解放前的一些記憶(下)眼看著日子越來越難過,幸好我母親有個親姐姐,我管她叫二姨,在大興縣青雲店附近的東合盛村。我母親每當糧食接不上頓時,就帶我到二姨家裏。他家還算比較殷實,有多少田地我不清楚,我隻記得她家有兩頭大牲口,有馬車,有時他們還雇一個長工。解放後在搞階級劃分時被定為中農,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脫離過勞動,不構成剝削階級成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8-18 13:48:27)

遇見,卡瓦格博–趙敔作者10年前去卡瓦格博做了一次外轉山,這本書寫的就是她轉山的經曆,有美景,有艱辛,有對生活的感悟,也有對當地宗教、曆史、文化的簡單介紹。豆瓣對這本書的評分不高,說是有些常識錯誤。當然也有人看不慣他們這些旅遊轉山的,騎著騾子,被當地人帶著,沒有經曆應有的磨難(雖然對城市人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和真的因為信仰而轉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關於北平解放前的一些記憶(上)我的童年可以說是在動蕩中度過的。我出生時恰逢日本占領北京的時期,普通中國人的生活狀況苦不堪言。老舍的小說《四世同堂》裏有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我因年幼,隻隱隱約約記得吃混合麵的情景。所謂混合麵,就是高粱麵加橡子麵,做成黑窩頭,其口感粗糙無比,實難下咽,然後就是拉不出屎來了。據說正經糧食都被日本人拉走,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3、我的母親我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養我長大的繼母。我的生母前麵已經提到了,我對她真的沒有什麽印象了,隻是心裏時常泛起陣陣酸楚,為我這麽年輕就辭別人世的母親感到惋惜和難過。我對我的繼母則一往情深,因為是她陪伴我的父親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把我養育成人。我的繼母叫劉金善,是北京郊區左安門外分中寺人。她的娘家是分中寺大井劉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