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博文
作者:史遇春對於政黨,我沒有任何偏好,不論藍綠紅黃。說得偏激一點,我對所有政黨懷有天然的負麵情緒。關於台灣,對於人,我始終記著一句話: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1998年前後,在漢中讀書的時候,偶然間看到李敖大師的視頻資料,因為喜歡,從這那時起,我便開始關注台灣。早期,我對台灣的關注,主要對象是李敖大師。那時,我對於台灣的印象,可以說,很多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說起殺父之仇,當然須先從曹操的父親曹嵩說起。曹嵩任職的時期,正是搖搖欲墜的大漢江山即將傾覆的階段。大漢王朝在江河日下的時候,和許多即將傾覆的政權一樣,有著如下的狀況:一、主上昏庸孱弱,缺乏獨斷乾綱的實力、智力和決斷力。二、朝政被群小把持,太監跋扈或者外戚幹政成為司空見慣的狀態。三、朝廷以外,環伺著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這件事情,發生在武則天(名曌zhào,公元624年~705年)當政時期。事情還得從武則天禁止屠殺牲畜說起。曆史上,關於吃喝,有兩大禁,一是禁酒;一是禁屠。禁屠,意味著不能吃肉,也沒肉吃;禁酒意味著不能喝酒,也沒酒喝。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的記載,武則天的禁屠與開禁,時間分別如下:天授三年(公元692年)四月,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蘇軾的故事太多,說都說不過來。今天,講一段東坡居士對房產的處置與態度,以小見大,看看這位大文豪的悲憫情懷與豁達氣度。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65歲的蘇軾從流放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北歸,選擇在陽羨(今江蘇宜興,宋屬常州)定居。蘇東坡喜歡陽羨,有詞可證:《菩薩蠻·陽羨作》買田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曹操的一生,是極具爭議的。也是因為他極具爭議,所以,關於曹操,也就有了永遠都說不完的話題。喜歡曹操的人,肯定他輔佐漢室、平定戰亂的功勳。憎惡曹操的人,都說他有不臣之心,挾天子以令諸侯,所謂“名為漢臣,實則漢賊。”曹操的爭議性,最能從他的稱號中得到體現,即眾口所傳、繪聲繪影的所謂“奸雄”一詞。看到“奸雄&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作者:史遇春一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可以將一些人熔鑄鍛煉成一塊好鋼。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可以將一些人燒煉熔化成一堆灰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無論是在什麽時代,無論是在什麽社會中,都會逐漸地被世事和歲月消減。有些人會把消減的銳氣藏在心中,不再輕易外露;有些人會把消減的銳氣拋諸腦後,然後,隨著流俗與世沉浮。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就像是一塊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論語》裏麵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這是聖人高尚偉大、才智過人、值得尊敬的地方之一。關於這一點,我的粗淺認知如下:首先,怪異、神鬼是不可捉摸、離現實社會遙遠的事情,不說也罷。其次,正因為神鬼之事不可捉摸,有心人士就會借助神鬼,製造怪異,從而達到自己愚弄百姓或者欺壓良善的目的,這是十分不好的事情。第三,普通民眾因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因為有祖父和父親的蔭護,曹操進入統治者隊伍的門徑自然比一般人要暢通得多。這一點,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是一樣的。即使到了所謂文明時代的今天,這種情況並不見得就比舊時代強。對比揣摩,當下的世界,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未為誇張。漢王朝延續到了桓帝(劉誌,公元132年~167年)、靈帝(劉宏,公元157年、一作156年~189年)的時候,劉氏的江山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0-29 00:55:00)

作者:史遇春如果年輕時的曹操隻有官宦子弟的惡習,而並無其他長處,那麽,後來的曹操也不可能成為一代豪雄。其實,年少時期的曹操,其才氣和武力就已經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項背了。漢靈帝(劉宏,公元157年、一作156年~189年)時期,有一個太監名字叫做張讓,他的位子做到了中常侍。曹操的祖父曹騰就做到了中常侍大長秋。關於中常侍的情況,已在《曹姓本支的起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0-27 07:13:11)

作者:史遇春一記得小時候,我們鄉下的人常說:“三歲看老。”意思是,一個人未來有沒有出息,能不能做事,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判定了。曆史的記載之中,關於幼時聰慧,長大有為的文字不可計數。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曹操屬於前一類,少年時候就很想法,做事跳脫,這也和時人、後人給他“奸”的定論基本符合。曹操年少的時候,十分機警,他很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