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正文

藏鋒養晦:曹操的歸隱歲月

(2018-11-04 05:45:56) 下一個

作者:史遇春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可以將一些人熔鑄鍛煉成一塊好鋼。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可以將一些人燒煉熔化成一堆灰燼。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無論是在什麽時代,無論是在什麽社會中,都會逐漸地被世事和歲月消減。有些人會把消減的銳氣藏在心中,不再輕易外露;有些人會把消減的銳氣拋諸腦後,然後,隨著流俗與世沉浮。

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就像是一塊棱角分明的石頭。在亂世之中,這石頭,比平和年代更容易遭受撞擊和打磨。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事的練達,這石頭的棱角會逐漸趨於平滑,不再那麽刺手,不再那麽傷人。

曹操早年的作為,至少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他的的確確是個人才。並且,他的才華,是有實際的業績可以作為證明的,此處不再贅述。

古人嚐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毀之。

這一點,在很多曆史事件中、在很多曆史和現實的人物身上得到了印證。這一點,在曹操這樣傑出的人物身上,也沒有例外。

曹操正式進入大漢王朝的政治體製之後,他的所作所為,明顯和當時官場上大多數的唯唯諾諾、巴結逢迎、言聽計從,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華而不實……格格不入。

曹操的處事與行政,一則引起了那些飛揚跋扈、恣肆橫行的權貴們的嚴重不滿,他們覺得,這個毛頭小夥子無所畏懼的行政、不留情麵的處分,都是對自己權位和權威的輕蔑與挑戰、甚至是對自己高官顯爵的挑釁和進攻;二則引起了那些俯首帖耳、奴顏婢膝的普通官僚們的暗下抵製、惡意詆毀,他們會覺得,曹操是在有意標新立異、有意自外於眾人、有意在凸顯眾人的圓滑和平庸。

正是因為專權者和攀附者的共同敵視,給曹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壓力,不僅僅是可能丟掉官職、危及自身的性命,更嚴重的是可能牽連到家族、造成赤族的滅頂大禍。

在官場行走的過程中,曹操也親曆了權力傾軋的無情、暴虐、甚至是血腥。明哲保身,這個時候還不是這位年輕人的信條,但是,提防暗算、保全身家是需要放在心上的。官場的險惡,人心的歹毒是必須清醒認識的。風頭太旺,必受災殃,暫時的出離、躲避,也不失是一條明路。

曹操總是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為與大道相合的事,他就一定要去做。但是,黑暗的現實中,有太多的牽絆和掣肘,很多事情,按照自己的原則,根本就無法推動,無法執行。曹操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原則去苟合於權貴和流俗,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他一次又一次惹惱了那些身居要職的專權者。既然不能按照自己的原則和信條做事,倒不如歸去,這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負責。

曹操一身之安危,在曹操的心中,或許並沒有那麽重要,但是,身後的那一大家子人,無論如何也是要慎重考慮的。

為了躲禍避災,曹操請求去宮禁之中擔任警衛方麵的職位。這樣一來,既相對安全,又有祖父、父親的一些關係戶關照,不會平白惹出太多禍端。

曹操的請求,很自然就得到了朝廷的許可。他能夠這樣容易地調動職務,其祖父、父親在朝廷的影響力是其中的關鍵因素,當然,這裏麵也有他在各處主政時的突出政績、個人才能優異等因素。

在宮禁之中呆了一段時間,曹操就做了議郎。

議郎在朝廷屬於五品的級別,其俸祿的發放參照六百石的職位。議郎的執掌主要是顧問應對,大概屬於散職,不需要點卯坐班,不需要輪流值班。據說,議郎也要充當門戶守衛的工作,皇帝有詔令的時候,就接受使喚。

正因為議郎的職務相對清閑,所以,曹操經常借口自己生病,不去上班。到後來,曹操想了想,這樣也沒什麽意思,又不缺金銀錢財,白耗職俸也於心難安。於是,曹操決心離開這個職位。他正式上報朝廷:

首先,我這病著實需要回家靜養,其次,我在這裏也不經常上班,吃國家俸祿實在不妥;第三,這位子不能空占著,讓遞補的人趕快上位;第四,說走就走,我會馬上就回鄉休養。

曹操的這個職務本來就是散職,沒有到非他不可的地步;這職務,雖說是個散職,但是盯著的人並不在少數,畢竟是朝廷的近臣、有國家的錢糧可使。曹操提出還鄉養病的請求之後,朝廷也沒有刻意挽留。就這樣,曹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這次回家之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種狂放與不羈,少年時的四處遊蕩,呼朋喚友已經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了。這時的曹操,身上所有的,更多的是沉穩與規矩。

為了不打擾家人,也為了清靜,曹操返回家鄉之後,並沒有和家人一起住在城裏。他在城外為自己搭蓋了一所房子,住在城外。

曹操回鄉後城外的生活也是優哉遊哉,充實而有不失樂趣。

這一時期,曹操的每一年中的生活大體如下:

春夏兩季,身心清朗,他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研讀各種書籍、經典、史傳等。

秋冬兩季,需要活動筋骨,就把主要的體力用在外出遊玩打獵上。

這一段時期,在曹操的人生之中,是相對平和沉穩、充實快樂的。

(本篇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