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一
蘇軾的故事太多,說都說不過來。今天,講一段東坡居士對房產的處置與態度,以小見大,看看這位大文豪的悲憫情懷與豁達氣度。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65歲的蘇軾從流放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北歸,選擇在陽羨(今江蘇宜興,宋屬常州)定居。
蘇東坡喜歡陽羨,有詞可證:
《菩薩蠻·陽羨作》
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隻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隨物外遊。
有書仍懶著。水調歌歸去。筋力不辭詩。要須風雨時。
據說,這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時年48歲。
因為陽羨山水給蘇軾的好印象,加之其他考慮,北歸後,蘇軾來到了陽羨。眾所周知,蘇軾是從海南流放回來的,故而,陽羨的士大夫都害怕和蘇軾交往,不想沾染上是非,影響了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大家都明裏暗裏地躲避蘇軾。這種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對於這位人生多經波折的老人來說,已經是慣常的狀態了。
在陽羨,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麽現實,對蘇軾避之唯恐不及。有一位名叫邵民瞻的讀書人,他對蘇軾很敬仰。這次蘇軾來到陽羨,邵民瞻就以蘇軾為師,跟從他學習。蘇軾也很喜歡這位讀書人。
65歲的蘇軾雖然年邁,但是,他的遊興還在,且未嚐少減。空閑的日子,蘇軾就拄著拐杖,和邵民瞻一起走過長橋,探訪陽羨的好山好水,以為玩樂。蘇、邵二人,這一老一少的二人的交遊之中,有學問的授受,也有歌詩的往還,還有潛移默化的身教言傳。
邵民瞻很關心蘇軾在陽羨的生活。經蘇軾首肯,邵民瞻打算幫蘇軾在陽羨置一處房產。經過多方考察,邵民瞻為蘇軾找了一個很好的宅子,他很希望老人家能夠安心定居在陽羨。
這所宅子價值五百緡(一串銅錢為一緡,一串值錢一百文)。蘇軾當官,不是那種搜刮民財的汙吏,加之官場多風波,所以,他到老也沒有存到多少錢。這五百緡錢,對蘇軾而言,多少還是有些困難的。蘇軾傾盡所有,才湊夠買這個房子的錢。
買了新房子之後,蘇軾找了吉日,就搬進去住了。
在新宅子裏住了沒多久。有一天,蘇軾和邵民瞻晚上出去散步,以觀賞這陽羨的月色。
兩人走了一小段路,來打附近一個村莊邊上。村子裏傳來一個婦人的哭聲,蘇軾仔細聽了下。以文人對事物觀察的敏感、以老人對世事人情的經驗,蘇軾聽出了這位婦人的哭聲及其哀切。這時,蘇軾對邵民瞻說:
“邵生,你聽見有婦人在哭泣嗎?”
邵民瞻答道:
“先生,我聽到了,確實有婦人在哭。”
蘇軾歎了一口氣,說到:
“聽這婦人的哭聲,極其哀切,也不知遇到什麽大的困難了,竟然如此傷心。”
一生多年為民父母,蘇軾永遠懷著一顆愛民的赤心。聽到這哭聲後,蘇軾對邵民瞻說到:
“不行,我得去看看,究竟是怎麽回事。”
二
邵民瞻跟著先生一起,順著哭聲來到一個茅草房前。邵民瞻在前麵輕輕推開柴門,蘇軾在後麵慢慢地走了進來。
進門一看,屋裏在哭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邵民瞻和蘇軾進來之後,老婦人還是繼續哭,並沒有住聲。
邵民瞻見老婦人一直在哭,不知從何說話。
蘇軾上前問老婦人道:
“這位老人家,您為何晚上哭得這麽傷心啊?”
老婦人見蘇軾問她,住了聲,回答到:
“我們家祖傳了一所宅子,算來已經有一百年之久了,每一代人都小心謹慎地保留守護著這所宅子,一直到我這一代。我有個兒子,很不成器,他也沒有跟我說,就隨隨便便把這祖傳的宅子給賣掉了。我是今天才搬到這裏來的,一想起那座房子,就覺得對不起先人。傳了百年的房子,在我手上就這麽丟掉了,我這把年紀了,這一次從那房子裏搬出來,這一輩子大概再也不能再進自家的宅子了。”
老婦人說到這裏,更加傷心,哭得更難過了。
蘇軾聽了老婦人的話,看著老婦人眼前的處境,心中一酸,難免淒愴。蘇軾就問老婦人:
“您的宅在在哪裏?是被誰買去了?”
老人家也不知道被誰買去了。聽她一說地點,宅子的狀況,價值幾何……真是巧了!蘇軾和邵民瞻發現,原來,老婦人家傳百年的宅子,正是最近邵民瞻幫蘇軾五百緡買的那一座房子。
蘇軾想了想,慢慢地安慰了老婦人到:
“老人家,您也不必傷心難過,真是巧了,您的那個宅子,就是被我買走的。我不知道,這宅子還有這樣的曲折。這樣吧,我還是把這屋子還給您。”
蘇軾說完,就讓邵民瞻取了房契(房產證)屋券(買賣合同),他把房契交換老婦人,並且當著老婦人的麵,把屋券燒掉了事。
蘇軾讓邵民瞻喊來老婦人的兒子,對他說到:
“明天就把您的母親接回老宅子,老人家一把年紀了,做兒女的要孝順才是。這房子還給你,好好保留守護者,不要再讓老人家傷心難過了。”
老婦人和兒子自然感恩不盡。
蘇軾將陽羨的房子無償還給老婦人母子之後,他就到毗陵居住(也在常州)。此後,蘇軾再也沒有買房子,他就一直租借在顧塘橋孫家的房子裏。
這一年的農曆七月,蘇軾在租借的房子裏逝世。
本文源自宋人費袞《梁溪漫誌》卷四《東坡卜居陽羨》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