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我心依舊200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01-24 06:58:07)
總有些人,認知的固化讓人無語。 八九十年代的改開中國,思想百花齊放,人們彬彬有禮,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朱榕基的人格,道德的光輝,為民眾確實著想的出發點,盡管其中有些領袖有些時代的極限性,但其人性的光輝依然是光芒萬丈的,他們的確是為這個民族著想的。他們的頭腦中改革開放是永久的主旨。 美國也是如此,裏根,老布什的道德,人性的光輝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九十年代當年聽羅大佑國語版“追夢人"這首歌就覺得相當好聽,當時正值青春年少,“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讓它牽引你的夢”這首歌詞和旋律吸引了我,覺得這首歌充滿激情,愛情,滄桑,又充滿了希望。 前一段時間又聽到這首歌,才發現居然是港台影星吳倩蓮,劉德華主演的香港電影“天若有情”主題曲的國語版,當年特喜歡這部電影,看完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年紀越大,對人性越是失望,也越來越成為自己眼中的半個哲學家。 年輕時對哲學無任何興趣,因為當年的哲學就是馬列主義哲學,實在不理解居然有那麽多文科同學去學馬列哲學,覺得他們都很另類,還有朋友本科讀會計,研究生去北大讀全職馬列哲學的,心理嘀咕,這人是怎麽想的,盡讀些沒用的東西。 不過後來許多綜合大學比如人大,廈大好像都改馬列哲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1-09 08:42:06)
年紀越大,越喜歡獨處,越喜歡看書,看文章,對於追劇,一點興趣都沒有,隨便一本小說,一本書都比電視劇來得有內涵,有思想。 最愛做的事,是一人在Starbucks一坐就半天,看些文章,或者寫幾個字,順便看看外麵漫飛的雪花。 喜歡中文遠甚於喜歡英文,這恐怕也是基因吧,盡管英文也是極美的文字,但中文容量太大,英文就隻好屈就了,盡管為老板打工英文的重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2-01-02 08:53:34)
2022年新的一年來了,時間過的真快,2021年聖誕節期間的大雪是溫哥華十多年以來未見的大雪,瑞雪兆豐年,預示著來年的運氣,無論是對世人還是個人。 相信上帝的人喜歡說平安,是很有道理的,隻要平安,未來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可期盼。人類發展到今天,恰恰是因為一直有期盼,有期望,才能從幾萬年前的野蠻人,戰勝無數的天災,發展到今天的文明人。 想想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76年文革結束前,我在讀小學,那時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多不喜讀書,尤其是男孩。 男孩課後不讀書,幹啥,一個是瘋玩,一個就是打架;小學低年級的男孩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欺負,作弄女孩子;因為女孩子打不過男孩子,久之就沒意思了;因此男孩之間互相打,然而力氣小的,年紀小的總打不過力氣大的年齡大一些的男孩,打輸了怎麽辦,當然是三字經問候對方的祖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談談某些文學城裏海外華人的文化素質 前麵一篇小文談到微信不經意間提到了鐵杆川粉,其實我說鐵杆川粉,邏輯上是集合概念,並沒有特指誰,我的一小部分朋友就是川粉,隻是不那麽鐵杆而已。不想城裏的川粉看了不爽,上來辯論,正常辯論就罷了,但個別人有些言論攻擊的成分;有一個川粉表麵上還算好,不提老川,卻攻擊我文中提到不提中國政治的事,辯論就辯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人與人之間關係很難處,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說明智慧如孔聖人,也無法搞定與女人和心細,敏感或者說不明所謂春秋大義的男人的關係。 如果引申開來,任何人都難養,任何人都有個性,太近了容易互相有矛盾,太遠了彼此又成陌路人;互聯網,微信,臉書拉大了彼此之間,甚至陌生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好還是不好?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1-12-26 08:07:47)
最近我幾乎退出了所有的微信群,無論海內外。 微信裏幾乎無一兩人敢談中國政治,從微信群裏能看出一個民族的血性。加拿大本地人不談政治正常,因為他們的社會基本上50年不變,也沒有什麽好操心的,對哪個首腦不爽,把他選下來或者選與自己理念相近的議員。 中國則不然,政府官員,國企事業官員貪汙腐化,人大代表許多是原來台上的官員或少數民企的大土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4)
(2021-12-25 12:17:09)
又一年過去了。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然對於我們這一類從中國移民到海外的這一代來說,許多人好像還做不到,多少人還在為事業奔波。 紮根北美十多年,依然是看中文比看英文多得多。從前讀大學時看英文原版雜誌,總是羨慕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製,甚至於把他們的民眾也想得無比好,無論是學說,道德,見識,然而移民十多年,與當地人打交道多年,發現事實並非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