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 對人性越是失望, 也越來越成為自己眼中的半個哲學家。
年輕時對哲學無任何興趣,因為當年的哲學就是馬列主義哲學, 實在不理解居然有那麽多文科同學去學馬列哲學, 覺得他們都很另類, 還有朋友本科讀會計, 研究生去北大讀全職馬列哲學的, 心理嘀咕, 這人是怎麽想的, 盡讀些沒用的東西。
不過後來許多綜合大學比如人大, 廈大好像都改馬列哲學係成哲學係了, 許多也的確學了其他哲學流派, 這還真有些像哲學專業, 然而如今天朝左轉的厲害, 也許又改回去了。
當年八十年代, 受人大馬列哲專業同學影響, 喜歡看課外書, 主要是經濟學方麵的, 走向未來叢書, 據說如今天朝的王副主席還是編輯之一。
再後來看書就無限製了, 可能受同學校友的影響, 古希臘哲學, 佛羅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心理學, 啥都看,盡管有些書未必能看得懂。
畢業多年以後,看了一些經濟學,心理學, 曆史學, 政治學, 哲學, 宗教的書,有天突然真正對哲學有了些興趣, 哲學(不是以前所說的馬列哲學, 它隻是二三流哲學流派中的一種),不是正好解決了自己經常思考而不得其解的問題嗎?於是又多看了一些哲學方麵的書。
到了北美之後, 因為曾經對宗教的興趣和對前途的迷茫就相信了上帝, 就經常去教堂聽牧師講道, 與基督徒一道查經,聖經新約的一些章節幾乎快會背了。
然而, 現實中發現幾乎是不信神的人, 或者假裝信教的,或者所謂無比理性的聰明人總能在社會中占便宜, 而真正虔誠信基督教的人總是吃虧, 未必能有好的運氣或好的結果,因此對哲學又感興趣; 再看看羅素,康德, 尼采, 薩特等大哲學家的觀點, 簡直歎為觀止, 他們幾乎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人類社會的醜陋, 然而我最欣賞的還是羅素和康德, 雖然人性,人類社會永遠不可能完美, 但希望還在, 除非人類自己想毀滅自己, 就如康德所說的, 人類心中的道德律就如宇宙中無盡的星辰, 充滿了良善, 是上帝給每個人的禮物, 從這點來看, 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想知道人性善惡, 多讀讀聖經和一些知名大哲學家的書也許有益處。
著名的中國哲學家周國平給國人推薦的最好的書就是"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