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24)
2020 (120)
2021 (66)
我們紮根在海外新大陸的海外華人是移民的第一代,腳跨東西文化,與國內的國人和出身在海外的華人思維,閱曆,不太相同,然而一不小心,就容易處在中西文化的夾縫中。
今天忽然想談論一個話題,就是,當年為何自己要出國?出國的目的是是什麽?為何一定要出國?
大學學習期間連一絲的出國念頭都沒有過, 畢業後兩年裏, 從事Marketing, Sales,後又從事過其他服務行業的工作, 根本沒想出國;剛開始想出國是由於在國企工作覺得沒意思,人際關係複雜,彼此之間都藏著個心眼,九十年代有段時間,大學大專畢業生時興出國熱,因自己及父母的家庭都無多少積蓄,因此想既然出國就不需要太多積蓄及說英語的國家,於是就選了美國,想去讀MBA,美國大學錄取了,結果簽證沒過,然而出國的夢想算是在心理紮根了。
幾年後,已三十好幾, 因機緣巧合,又有出國的機會,看到街上的拾荒的流浪漢,有些不忍,心想這些流浪漢中的許多人是因出身於窮苦的農村,無條件學習知識技能,被迫的流浪,這種不公平的環境我幾乎可以看到八十歲,卻又無力改變,一想到這,心情就有些憂鬱;出國可以看看外麵的環境,又可以看看有著世界最發達的物理學,數學,邏輯學,法學,哲學等現代學科的西方國家究竟是什麽樣的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開始做些出國的評估,評估了出國的好處與壞處,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是壞處遠遠多於好處,但心理卻有個強有力的聲音,“無論如何,我就是要出國”,但是當時的想法就如後來的一個曾經是中學教師的網紅說的, 世界那麽大,想出去看看。
這一出國,在北美就是十幾二十年,讀過大學,打過工,如今做專業工作,彷徨過,徘徊過,曾經也想回流過,但一想到出國時的初衷,一想到國內的人文社會環境,加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多年來有時難免反思,我出國的目的是什麽? 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麽?一直沒有得到標準答案。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基本對答案有一個思路,就是追求自己的夢想,個人的幸福。
我讀書,形成世界觀的年代剛好處於於中國打倒四人幫,和改革開放的大變革時期;小學時的夢想就是做科學家,實現中國前總理提出的在二十世紀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化的強國,為祖國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但一個不小心,沒選我喜歡的理科類學科就讓我的少年時的夢想破滅了;八十年代上大學的夢想是大學畢業後為國企奉獻自己一份力量,有一份光,發一份熱,但六四的經曆,國企的內鬥,不注重知識份子的學識經曆又讓我青年時的夢想破滅了。
於是就有了出國夢,出國後又有了做專業工作的白領夢,一不小心都實現了。
作為人,我的理解是一定要有夢想,無論這個夢想是什麽,當然,夢想是一直變的,努力就好,自己高興就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必事事遵從別人的意見,每個人在這個星球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昨日看到蘋果CEO庫克給大學畢業生的建議,不要老是學別人,要做自己,深有同感。引用劉德華在電影裏的金句, 相信自己,沒錯的。
最欣賞的古代,近代文人很多,有孟子,諸葛亮,蘇東坡,文天祥,胡適等等等,最欣賞的是諸葛,孟子,蘇東坡,孟子的, 諸葛先生的“誌當存高遠”,一直是我的座右銘。
如今的座右銘又增加了一個,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如今最欣賞的是蘇東坡,他的吾心安處是吾鄉,與蘇格拉底的哲學觀的一部分類似,他的哲學觀有些禪與儒道的思想,有一首詞我非常喜歡,折射出他的哲學思想: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相信自己,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沒錯的。
也相信我們人類,每個人如果都相信自己,憑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相信公平與公義的普世價值,人類社會文明,包括祖國/故國未來也會發展的更好。
-------
非常好的總結,評論;人如沒有夢想,與動物何異,動物也知道覓食,知道對自己孩子好,無夢想的人就如農村裏從沒離開村莊的80歲的老婦,無見識。
-------------
要留在美國更難,看來,先苦後才有後甜,富二代也有痛苦的地方,失去了奮鬥的權利,有些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