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一幅畫的坐標
詩者今兒 慘淡,冷漠,呷一口碎骨的穆頓
蝴蝶泉幽靈四起,這是花萼嬌喘而又彌漫的愛情
端莊得體的湖畔,以及捉摸不定的喝彩,或者君子般的光束,而它的另一端
愚鈍到了別鄉——那裏房屋低矮
禪意散碎,沒有波瀾,靜寂得看不到一絲蚊蠅的行蹤
我俯身,借著微光打開的現實主義
湖畔肯定了我的粉紅四月
雖然我的聲音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23 15:54:50)

黑暗
握著紮在胸膛的刀把
咬牙一拔 黎明噴湧

在原生質的灘塗流動
忽被濃雲渲染
忽被彩霞堆砌 懸頂的大水
鬱積的塊壘
海平線騰起大火
涅磐而歸的帆 天穹陡落
攝取怒濤之魄
大海怯隱 心堤將決
翻飛的鷗行
帶著靈魂的尖鳴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23 13:03:41)
閱讀 ()評論 (0)
人類麵對的很嚴重的一個孤獨性問題是運動的參照性問題,物體的運動,它們的速度和加速度(尤其後者),究竟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這“對”,到底是“對”什麽而言,以什麽為基礎?這個看似不值一談的問題,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科學家們認認真真折騰了幾百年。 而當人們的視野擴展進太空,孤獨和空虛引發的憂慮更是與日俱增,這不僅是茫茫宇宙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星光閃閃的夜-致敬梵高》 (老鍵譯於DonMcLean的歌詞)
星光閃閃的夜
抹出調色板上的藍和灰
你穿透我靈魂之黑的雙眼
遠眺夏日某一天 山包上的陰影
素描出樹木和水仙
雪色鋪陳的土地
逮起清風和冬日的寒顫 覺得我如今明白
你曾想告訴我
清醒的神智如何折磨你
而你又如何力圖使其遠走高飛
但人們並不,也不知如何傾聽你
或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人類思維的頂級精華,幾乎集中顯現在兩大領域,哲學和物理學。中華民族似乎不是一個善於創造的民族,但是一個善於思索的民族嗎?這算是個開放性問題,民族性畢竟是變化的或可以變化的,在特定條件下,它的變化甚至可能比人的個性變化來得更有效。另外民族性是集合,不是幾個名字,善於創造不是指曆史書裏抖出幾個能工巧匠,而是指他們的首創能否在他們所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自然哲學的角度來說,終極的孤獨是那樣一種遺世獨立,它的存在和其他任何事物不相關聯,但其他事物的存在狀態卻要以它作為基準來判定。而終極的空虛是任何事物都不容存在,就連終極孤獨都不能滲透,這兩者在邏輯上顯然相互抵觸,那麽科學,就是要在證明終極孤獨的同時,證偽終極空虛。在物理學範疇,關於終極孤獨的研究客體是物體運動的絕對參照係,而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孤獨和空虛,是人類的兩大精神頑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類的進步和墮落,都在很大程度上拜這兩者所賜。古今中外多少人文和科學建樹都是從孤獨的求索而來,孤獨讓人專注集中思路,又讓人精進尋求挑戰,愛因斯坦對孤立體參照性的思索,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曲高和寡,反讓愛翁倍添雄心,以至於晚年對物理學新寵量子力學置若罔聞,死攻統一場。現在看來,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年美國獨立製片AbelFerrara的“瑪麗亞”) 如前所述,王室婚約的締結,從初婚之禮到婚約正式生效,可能長達三年之久,如此認真的過程,不會沒有訂婚作為先導,為慶祝訂婚,一場宴席是必不可少的,那麽,《聖經》中有沒有相關的宴席場景呢?有的,那就是《約翰福音》中著名的迦拿婚宴(2:1-12),這場在時間上早於初婚膏立的宴席,不但耶穌到場,而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瑪麗亞為耶穌膏立的雕像,維也納樹林地區的聖十字修道院,建於1133年) 耶穌30歲受洗後,開始了3年傳道生涯,之後不久,《路加福音》敘述了這麽一件事(7:37-38),耶穌坐席的時候,一個女子,“拿著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穌的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發擦幹,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而《約翰福音》明白指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01]
[102]
[103]
[104]
[1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