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1-22 07:02:55)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孝敬父母是美德,貴在感情。情淡,色難,表麵恭敬,心不到位,能養,也算行了。 臥冰求鯉、嚐糞憂心,是腦袋有病。“過猶不及&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1 05:25:53)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沒感情,非真孝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0 06:59:12)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輩子就是當老師的命!年過半百,孔子雖不甘心,但也不得不認頭。 一認命,原來在乎的也就不那麽在乎了,什麽事隻要你不在乎,不往心裏去,便會心寬耳順;要是什麽都不在乎,便可從心所欲,不逾矩。當然對孔子這樣的人來說,所謂不逾矩,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9 09:25:57)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政治空想其實跟紙上談兵一樣,中聽不中用。 "thingswillgowronginanygivensituation,ifyougivethemachance。"——墨菲定律。 依法治國是為政道。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8 06:03:37)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情也。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憤也。 情動於心,發於言,詩貴在“真”,“無邪”者偽矣。 古希臘文化始於悲劇,是故深刻; 中華文化始於《詩經》,是故浪漫。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7 07:06:48)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譬如北辰”可見“為政以德”之遙不可及,或可說這是中國夢吧。 為政以德,為政以法,為政以暴,或表麵仁德暗地厚黑,都是為政的手段,為政者或多或少各種手段都嚐試,那種手段效果好就多用;效果差的就少用;急了就用暴。 2500年前,孔子給我們指明一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到今天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6 05:47:2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知人、知己、還須讓人知。重修己不重交流,儒家之病也。 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知此,就別在空等伯樂的出現,即使伯樂現身,說不準邊上還有別的千裏馬,不爭不鳴機會很可能就沒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5 07:56:0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富貴、權勢、性,自然之“欲”也,道也!人可抑之,移之,不能滅之。
“貧而樂”,整天“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當然不錯,但若沒米下鍋,肚子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須知聖人自己,丟了工作之後,還要以教書收學費為生,何況普通凡之人。
精神與物質得兼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4 05:28:56)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敏於事而慎於言”好人也,幹活多好處少,好管。 實際上,物競天擇道也,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人競人擇。不爭,就是等著別人給你,給你也行,不給你也行,十之八九會少給你。 儒家重修己,等著人來擇己,孔子以聖人之才尚找不到工作,普通人適當自誇一下才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13 06:12:24)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義”、“禮”之內涵本來就模糊,加一個“近”字就更便利了。 當朝一品,自稱奴才——清製;開國總理,自寫檢查——今朝。是恥辱還是應該? 孔子自稱“有所不為”,又說“無可無不可”,到底有沒有原則? 原則隻有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6]
[47]
[48]
[4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