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2-01 06:59:54)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人是庸人,官是庸官。
孔子到了七十才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是什麽呢?是禮,是“割不正不食”、“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這樣的陳年舊禮束縛著他思想和行為。他要是早點開化,會不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31 06:44:10)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是“誠實”,不是“知”。 “知”包涵“真知”和“知道”兩方麵,想要獲得“真知”,誠實是必須的。後文會說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孔子本人重禮重孝,所以他認為情大於法是應該的。那麽,我們是不是也可以“forgreatgood”,而歪曲事實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30 05:37:58)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此句怎麽解爭議較大,概括起來不外一下幾種:1.研究異端邪說有害;2.攻擊異端邪說,可以製止其害;3.攻擊異端學說有害;4.走極端,鑽牛犄角尖,其害很大。 我同意最後一種解釋,因為孔子主張,“過猶不及”,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學說基本可以用“中庸&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9 06:50:0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啟發;而現代中國教育是科技創新,思想禁錮。 “知識就是力量。”那麽,思就是知識的起點和過程。思也無涯,人類的潛能無盡。頭上的緊箍咒——開始以為是冠冕想戴,後來不戴不行——終歸會被打開,要麽自己打開,要麽被被人打開。在穩定的物質也會有個別分子逃逸,這就是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8 05:31:0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南懷瑾先生這樣解釋這句話:“周是包羅萬象,就是一個圓滿的圓圈,各處都到的。他說一個君子的做人處世,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不是說對張三好,對李四則不好,這就不對了,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張三跟自己比較,合適一點,就對他好,不大同意李四這個人,就對他不好,就是“比”。一個大政治家是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7 06:14:2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 教育與現實。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6 07:04:07)
子曰:“君子不器。” 人乃血肉之軀,故是形而下者,形而下者謂之器;既然人是器,君子必是器,不管他道德有多麽高尚。 朱子注此句:“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這其實完全是空想。 “百無一用是書生”說得固然有點過分,但物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5 04:03:4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而創新,敢為天下先!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4 05:54:19)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識人難,知人更難。孔子之言適合君子,不適合小人,更不適合偽君子。韓非力主邢德二柄,以賞罰管理人,君子小人兩頭兼顧,比儒家思想進步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23 07:09:03)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喜歡顏回這樣的學生,卻不悟領導也喜歡這樣的下級,對上“不違如愚”,對下“足以發”把事兒辦好。 孔子滿世界找工作,每到一處都對人家指指點點,是以人家都對他敬而遠之。 “古來大材難為用”,有懷才不遇,亦有大材難用之意,像孔子、尼采這樣的哲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6]
[47]
[48]
[4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