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7-17 06:27:20)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而直,項羽也;狂而不直,成吉思汗也。 孔子看晏嬰,“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晏嬰看孔子,“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 孔子此言有妒恨,不直、不願、不信無知之徒身居高位之意,而他仁義理智信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6 07:25:03)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孔子會彈琴,談音樂多籠統之言,並無精道之說。如, “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如同聽《四季》,說開始是春季之美,接著是夏季之盛,最後是冬之凋;洋洋乎!盈耳哉。不懂也能說得八九不離十。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5 05:23:07)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個主張跟“正名”一樣,都是理想之政,必須以法製為基礎,當今法製比較發達的國家可勉強做到。國內黨政不分,尚做不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以孔子本人為例,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當時孔子退休在家當老師,他自知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反過頭來馬上跟學生解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4 07:14:24)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此句既表白不恥貧賤,又教學生一個道理,清高而不過分,再看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顯得清高得太自以為了不起了。 所謂亂世出英雄——禮崩樂壞可謂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3 07:46:39)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此言有褒“學”之情,並無貶“穀”之意。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他希望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就孔子本人來講,“公山弗擾以費畔”,可謂無道也,“召,子欲往。”為什麽想去呢?因為他明白,不當官兒,就沒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不至於穀”後儒解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2 04:54:07)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孟子無周公之才之美,驕傲的不得了!人無完人,德才兼備者鳳毛麟角。孔門弟子三千,賢人多多,能人寥寥。吳起殺妻求將,缺德,魯君子不能容,他投魏奔楚,功勳卓著。德美可觀,不足用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1 07:46:41)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此為“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之注解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話說得痛快,卻無行動,是少“勇”也。以孔子的智慧,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覺出他這話顯得有點太虛張聲勢了,須要收一收,於是解釋說,“好勇不好,過分嫉惡如仇也不好。”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10 08:07:30)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熹注,“民可使之由於是理之當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句中含愚民之意。 近代康有為提出新斷句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譚嗣同更進一步斷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斷句目的隻有一個,消除了句中的愚民之意,以保孔子的聖人地位。學術上的事,還是讓學者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09 05:42:56)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此孔子自述也,“興趣起於學《詩》,成名於知禮,貫通於知樂。”旁人可以借鑒,但並非教育模板——如後儒所說。孔子從“樂”中得到啟發,學問一下前後貫通,別人未必圖此,王陽明龍場悟道,跟“樂”一點關係沒有。 朱熹說:“樂有五聲十二律,更唱迭和,以為歌舞八音之節,可以養人之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08 05:24: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