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045) 標題:曆史人物李奇微(2/2)
作者:張又普 1951年初,李奇微將軍的第八集團軍一部突然遭到從天而降的誌願軍的包圍,李奇微下令不準突圍,而是把所有軍隊集中在在一個狹窄的地區,令所有的輕重機槍圍成一圈,分成兩組,整夜不停地輪番對外盲目射擊。這種射擊雖然打不著誌願軍士兵,卻使得誌願軍無法組織進攻。經一整夜的射擊,消耗的彈藥數以噸記,到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044) 標題:曆史人物李奇微(1/2)
作者:張又普 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李奇微將軍生於維吉尼亞州門羅堡,191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李奇微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命是在1950年,他接過了第8集團軍的指揮權,並在1951年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1955年6月退役。 朝鮮戰爭爆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01 12:57:39)
標題:隧道遐想
作者:張又普我年輕時曾經修過三年鐵路,故而一貫對世界各國的橋梁、隧道感興趣,並一貫是中國高鐵建設的支持者。本星期想發表一篇與隧道有關的短文。2007年1月20日,西安到柞水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其中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裏,為亞洲最長的公路隧道。2010年應友人邀請,我曾乘車參觀了該隧道,全線幹淨明亮,還有兩段兩邊有鮮活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01 12:55:42)
標題:回國被坑記
作者:張又普最近(本文初稿於2013年3月),《華夏文摘》連連發表了“廣州受騙記”,“可恨的小偷”等文,講述了海外學人回國時被騙、被盜的不幸遭遇,弄得我也想來湊個熱鬧,給大家講述一下我個人的親身經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不要有與本人同樣的遭遇。本文用的全都是真名真地址。我名叫張又普,原籍陝西省西安市,2009年4月,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17-11-30 15:50:29)
標題:王校長的子孫(2/2)
作者:張又普 王次子退回台灣後,受到蔣介石、蔣經國重用,官至中將、中華民國國家安全部部長。蔣經國去世後,據說他曾短暫地出任過中華民國總統府總統顧問一職。他的兩個兒子均學有成就。長子獲得美國航空學博士學位後,加入美國國籍,在美國國防部任重要高級職務,美台軍火貿易是他的一項重要工作。次子留在台灣,出任中華民國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11-30 15:49:13)
標題:王校長的子孫(1/2)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6年12月10日 我的“並屯政策”一文公開發表後,收到了很多的反饋,有褒有貶,很有爭議,謝謝大家的關注。我已經用三篇文章講述了“並屯政策”的來龍去脈,今天想介紹一下文中所說的王校長的幾位子孫後代的故事,故事內容經過驗證,皆屬真實,隻是為了尊重隱私,文中隱去真實姓名。 王校長的長子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題:關於《並屯政策》反饋的回複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6年12月26日 我的《並屯政策》一文公開發表後,收到了很多的反饋,有褒有貶,很有爭議。對支持者,隻需說一聲謝謝就夠了,但對於反對者,請允許我再花費一些筆墨和時間。 首先想說明的是,“並屯政策”的主人公王校長是一位八十年前的曆史人物,我是文章的作者,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人物。有些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47:12)
標題:並屯政策(3/3)
作者:張又普 本人於此改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說記錄內容,無意添加評論,本文所記述的所有王長鎖的觀點,均不曾代表本人立場,請拍磚者慎之,特此聲明。 王校長代表眾多鄉紳指出,土匪的生存基地就是那些小屯子,他們是那些小屯子的實際統治者,所以,應該由政府出資,把那些小屯子的人搬遷到附近的大屯子去,讓土匪們失去生存的基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11-30 15:46:23)
標題:並屯政策(2/3)
作者:張又普 本人於此改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說記錄內容,無意添加評論,本文所記述的所有王長鎖的觀點,均不曾代表本人立場,請拍磚者慎之,特此聲明。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東北,東北軍不放一槍,落荒而逃,卻留下東北三千萬人民走投無路,束手待斃。百姓養活軍隊,保家衛民本是軍隊的職責,這是常理。然而東北軍連日本人的影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45:25)
標題:並屯政策(1/3)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3年1月5日 本星期的話題是"並屯政策"。文章太長,打算分三次發表。十幾年來,這篇文章一直在我心中構思著,總覺得應該幫助文中的王校長說上幾句話,讓他的生前作為可為後人予以評說。2012年10月以來開始動筆,反複修改、潤色,希望能留下一個客觀的曆史記錄,也希望通過我的拋磚引玉,引起曆史學家從另一角度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