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來無事上網寫寫,現在通訊發達視頻方便,退休後清閑天天和同學閑聊,同學間過去為了生活各忙各的。那時通訊那有現在方便,想聊也沒法聊,退休了和同學上網聊聊過去、聊聊家常挺好的。同學間如果誰還存有以前單身的老照片,傳來看看回憶過去無憂無愁美好時光確實不錯。個個同學都一樣利用視頻遊世界,美國的、澳洲的、香港的、留在國內的,如有什麽新聞大家[
閱讀全文]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一個70歲老漢患了老人癡呆症找不到家,為了提防自己早患癡呆症,所以上網動動腦筋寫愽客,寫得好壞無緊要,隻要能防範癡呆症早到來我就滿足了。老人癡呆症說不定我正在排緊隊呢,輪到我再算吧。我45年生今年足75歲了,如果按過去老家虛齡算,77、78了。人老到了一定程度患有癡呆症也屬正常,關鍵在於遲與早。為了提防癡呆早到來,所以我要[
閱讀全文]
那個牧師開玩笑說他現在回寶安說話都不敢大聲,因為他的親戚樣樣都強過他,房子比他的大而且豪華,開的車也比他的好,吃的穿的就更不用說了,家家在銀行裏的存款對他而言都是天文數字,家鄉的巨大變化和他回去寶安那些親戚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他一番讓他心生感慨。他是絕對反共的在教會宣道時也不時的諷刺一下GCD,以前對他在寶安的親戚他也有優越感。但是回去探[
閱讀全文]

那句
[♂☆★★★(70年經曆)★★★☆♂]
為了生活我家有三個偷渡犯,但站在家鄉人民生活角度看,不感謝共產黨感謝誰?我的老家自我懂事起,從聽和見也略知多少,以下是以客家人稱呼,我阿公(爺爺)早年去世,我沒見過,我有個叔公(我爺爺的弟弟)很早以前就到了美國謀生(賣豬仔吧),從此在美國紮根安居,叔公一家一直沒有回過鄉,也從來沒有和我們[
閱讀全文]
寄人籬下的一群人…老華僑在異域生活的見聞:準確來說是我接觸過的那群人,從他們口中得知過去華人在英國生活情況。我接觸到的這些人大部分是在50、60年代從香港來的,有些還是從美國過來的,這些老華僑最初從事洗衣業居多,後來飲食業才慢慢興起。據他們說,香港的新界人(男人)在英國最多,那時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到英國謀生要比去其它國家較容易。除了[
閱讀全文]
寫一篇有關我家老三,我有四個兒女,過去常聽人說,家庭成員中越小越聰明,有沒有根據?我對他人家庭不大清楚不敢亂說,說到小的聰明是否真有其事,過去的農村家庭,老大要照顧弟妹,特別是老大如果是女孩,過去農村家庭重男輕女,家裏窮負擔不起幾個孩子教育,同時老大要幫忙做家務,凡事都要讓著弟弟妹妹,所以老大接受敎教育機會比較少,多數家庭都是讓小[
閱讀全文]

台當局曾為使用歧視性的“武漢肺炎”狡辯稱,“那要叫‘中國肺炎’不是更糟糕嗎?”但有台媒立馬用行動表明,什麽叫“沒底線”。
台灣“年代新聞台”這兩天的節目,竟然學起了不敢道歉的《華爾街日報》,毫無良知地在疫情當下濫用“中國病夫”一詞。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23日,這家台媒官方臉書發布的意大利疫情報道片段[
閱讀全文]
美國有今天繁榮,是靠自由、民主嗎?沒有當初打下基礎能有今天?說到它最初打下基礎,滅了多少印地安人,奴役了多少黑人,沒有當初做了這些事,白人能牢牢控製到今天?各位如果有空,不妨翻翻美國曆史,。看美國怎樣起家的。就拿現在來說,還不是白人獨裁當政,站在美國立場,無可厚非,有目共睹,它是靠軍工維持國家繁榮,所以就要到處賣軍火,軍火有市場,[
閱讀全文]

潘石屹的公子說:口罩都發不明白,還想碰我錢?捐款?逗我呢
口罩都發不明白,還想碰我錢?極盡嘲諷的年輕人叫潘瑞,有京城四少之一的江湖名號,他的父親叫潘石屹。因為疫情期間沒有捐款,被推上風口浪尖,潘瑞的狠話更是將潘石屹架上油鍋。潘石屹不捐款,咋啦?
疫情洶洶,恒大、碧桂園為首的幾十家地產商捐錢捐物,萬達、融創為首的地產商更是對旗[
閱讀全文]

有人生了,大家不當一回事,可是有人死了,大家永遠認為他好像活在我眼前。
中國是有這麽一些人,像老子死了沒有?沒有。孔子死了沒有?沒有。秦始皇呢?我不敢說,中國人我不敢說,這很妙,這非常有智慧的民族。你隻要三不朽,你就永生了。你隻要真的做到一個,其實就可以永生。立德,自古以來立德,立德最好,我們知道有哪些人?立言,有哪些人?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