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第三份工作…紮鐵”
香港沒有想象中美好,也不是農村人想象中的天堂,在洗衣房這段時間內邊幫忙洗衫邊到處找工作,在臨時短暫幫忙三、四個月後決定選擇學門手藝以後防身,我嚐試過升降機修理學徒,升降機停在樓頂拆掉機頂板,由機槽往上爬到機頂修理,那時當學徒沒有錢,生活上沒有經濟來源感覺不太現實,,大約[
閱讀全文]
再過一天又是聖誕了,有誰知道聖誕是那個宗教節日?天子教?基督教?東正教?
誰都知道聖誕是耶穌出生日,說白一點就是耶穌誕生日,耶穌與天主有何關係?聖誕應該是耶穌基督節日吧?
基督教主和天主教皇又有何不同?東正教又有何分別?高層神職人員中,天主教教會規定神父不準結婚的,基督教牧師可以結婚,
耶穌母親瑪利亞,父親是誰?是上帝。那天主是[
閱讀全文]

班門弄斧說讀書,現在碩士研究生學曆還值錢嗎?讀那些專業比較有保障?研究生的薪資真的比本、專科生高嗎?英國碩士學位課程的學製基本為1年,其學費高昂,約合12萬-18萬元。大概的一年學費哈:文科:6,750—12,100英鎊理科:6,500—13,500英鎊醫科:6,200—17,400英鎊MBA:7,500—23,100英鎊。
過去一聽說某某人留過洋浸過洋水,給人的印象那可利害了[
閱讀全文]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回憶洗衫房日子”)
我是廣東客家人在家鄉時最遠沒走出過十裏地,農村人沒到過城市和井底之蛙沒分別,初到香港從農村人一下子變了城市人還真有點不習慣,人生路不熟什麽都不會,一切空白樣樣都必須從頭開始,最基本的連香港話都不會說,聽也聽不懂,經常遭受到大陸仔客家仔言語歧視,洗衣房在中環晚上經常到石板街或[
閱讀全文]

提前祝各位聖誕快樂,不經不覺在網上閑遊了兩年多,見識真不少,都是避談政治為妙,爭來爭去都是那幾樣,不是文革就是六四,還有就是餓死多少多少人,真沒意思,輸贏得益何在?還不如聊聊自己,回憶一下過去,看看自己癡呆了多少,還能記憶多少。
六四年我20歲,到了香港第二天到警察理發室剪頭發,那些理發佬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用燙鬥燒紅同我們燙頭發,[
閱讀全文]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黃賭毒橫行”)
60年代香港黃賭毒樣樣齊全,毒品橫行樓梯轉角橫街暗巷,到處都是仙風道骨之白粉道人。在這些地方時常有人吸白粉。特別是賭,賭馬賭狗賭字花五花八門大小通殺,字花擋最簡單,一個人擺個木箱拿張凳仔就可以開字花檔,警察有錢收見到也不會管。賭字花也是最要命的,不分男女老少來者不拒,家庭主婦豉油錢[
閱讀全文]
銀行卡要消失了?多家銀行推出這項重磅大招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宣布將從深圳分行開始,推行商用刷臉付款!不用銀行卡就可取款,中國農業銀行便開始為其遍布全國大江南北的ATM機,上線“刷臉取款”!
人們無需攜帶銀行卡,隻需要站在農行ATM機前,看一眼攝像頭,再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自動吐鈔,拿走現金。刷臉取款比傳統的刷卡取款、無卡無折[
閱讀全文]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農村人的天堂”
香港算是我第二居住地,在等級濃厚製度下住了十一年,香港原先隻不過是中國廣東省內一個小漁村,靠出口香木為生,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正式殖民香港島,當時島上隻有村民約3,650人,聚居於20多個村落,他們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踏入20世紀初香港發展成為與南中國貿易的轉口港,香港人口穩步增加市區麵積[
閱讀全文]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香港初見”)
經過八日八夜艱苦行程終於到達目的地香港荷李活道中央警署(大館)洗衫房,沒多久國內四清運動就開始了,記得這一天是農曆七月十四,農曆七月十四是我們那一帶一個小節日,民間過“七月十四”的氣氛也相當濃厚。到達香港後隨即寫信回老家報平安。由於家鄉地處偏僻信寄到家裏須要七、八天時間,從開始[
閱讀全文]

視覺中國…南方“雄安”大亞灣,潛力太可怕!
在惠州的南端有一個地方依山傍海碧海藍天,映出最美海濱城市,有一個地方安靜閑逸,卻在這份安逸中低調前行,它的名字叫大亞灣,大亞灣臨深近港的區位,優勢和自身優越的海岸線資源,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讓這座海濱小城一躍成為熾手可熱的灣區新星。如果說深圳是港澳地區的後花園,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