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回憶洗衫房日子”

(2017-12-23 03:18:34) 下一個

(我的第二故鄉…資本主義社會“回憶洗衫房日子”)

我是廣東客家人在家鄉時最遠沒走出過十裏地,農村人沒到過城市和井底之蛙沒分別,初到香港從農村人一下子變了城市人還真有點不習慣,人生路不熟什麽都不會,一切空白樣樣都必須從頭開始,最基本的連香港話都不會說,聽也聽不懂,經常遭受到大陸仔客家仔言語歧視,洗衣房在中環晚上經常到石板街或兵頭花園散步(現在好像改了名叫植物公園),兵頭花園行人小路邊經常有人賣麥豆鹹肉花生香口膠之類小口食物,三幾分錢一小杯鹹香花生,兩三個人一邊散步一邊閑聊,如果有個女朋友在一盞盞幽暗路燈下,那才真正是人生最快樂日子。

那時最歡喜看國內和左派電影,還喜歡香港神神化化武俠片,如來神掌、仙鶴神針,之類影片,最喜歡看曹達華於素秋電影。高昇戲院離洗衣房最近經常去,高昇戲院還有三樓的票價最便宜,從三樓往下看銀幕又髙又遠所以票價便宜,那時香港隻有幾間左派戲院,珠江,高昇、普慶、銀都、國泰等,內地過來的影片隻有故事片,天仙配,追魚,牛郎織女,後來有些抗日戰爭片,劉三姐最賣坐。石硤尾北河街皇宮戲院聽說是曹達華的?專映他的武俠片,聽說 曹達華沉迷賭博輸掉片場和戲院,曹達華人生如戲一生曾輸掉三億港元。曹達華探長晚年病逝英國。

旺角彌敦道東樂戲院東樂戲院是當時全港最大的戲院,舞台亦是全港最大的,為何東物業。東樂戲院跳脫衣舞表演,那個年代中國人很保守,想去不敢去不去又想去,現在看來司空見慣,也沒覺得有什麽。佐敦戲院、油麻地戲院最老,那年代戲院裏麵都有人賣零食,糖果、餅幹、香口膠(口香糖)之類小口。

60年代香港龍蛇混雜,左右派政治分明,報紙學校各有各市場,調景嶺國民黨人最多,大家都立場鮮明,每逢雙十掛十二針旗,十月一日掛五星紅旗,我愛看左派報紙,香港商報、正午報最愛看,反而文洭報、大公報不太喜歡看,右派那些報紙,香港時報、華南日報、天天日報等從來不看,可能和在國內受教育有關。60年代香港女明星流行自殺,一年個,64林黛、65莫愁、66李婷,67丁皓、68樂蒂、69杜娟、74白小曼76林鳳,

香港經常打台風,八號風球高掛所以通交工具停駛,有次我在觀塘織布連同十多位工友宿舍在荃灣,遇上八號風球提早收工,坐廠車駛至石離貝水塘不敢再前行,原路退回觀塘,那年代去新界隻有一條九曲十三灣山路,山路又小又灣汽車經常出事故,遇見打風無車敢行,打風工人最高興不用上班開枱打麻將。我在紮鐵時間住在九龍仔大坑東徙置區姑丈家時,在美麗宮戲院旁邊利瑪竇英文夜校,讀了一個月不到英文夜校,工作辛苦那有心情讀,晚晚拿份報紙,人上課我看報,那時香港隻有兩間大學(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中文大學也是剛剛開始。

洗衣房老板娘是我同鄉媽廟人早期到了香港,那時全港包括九龍新界90%警察、小販隊所要洗的衣服都是她的業務範圍,中央警察總部內很多小警員警官都怕她,警員警官賭錢輸了,無錢交洗衣費,到發工資再交,有些欠了幾個月,所以警員警官都怕她,我父親就是做記帳的所以我知道。那年代街道沒有交通燈,由白手套(交通警)站在路中央用手勢指揮車輛。那時學駕駛要考手勢,我學車時要經過三重考試,筆試,中期試考技術,斜路開車停車、街邊倒後泊位隻有一個車位、單程小路掉頭,一私家車寬小路必須在兩前一後掉好頭、),最後才考路試。現在看到很多人英國人連泊位都不會別說小路掉頭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