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秋

留不住歲月,就記錄下歲月裏的日子
給自己,也給願與我分享的人
(歡迎來訪,轉載請告知)
個人資料
天涼好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10-30 16:42:37)

以前秋天很少離開加拿大,總覺得加拿大的秋天是最美的。今年突然好奇想到美國鄰居那裏看一看秋天是什麽樣子。紐約和華盛頓以前都去過,一直想去費城,這次正好如願。 美國的楓樹不如加拿大多,但一路的五彩繽紛一點不亞於加拿大的秋色。公園裏,鄉村公路旁到處美得醉人。跟美國人談起加拿大秋天的美麗,人家無動於衷,言語之間我們美國的秋天就足夠美了!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22-10-10 08:48:00)

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十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楓葉染紅街頭巷尾,蟹兒正肥,南瓜滿地,無論是走路,開車,坐船,到處是姹紫嫣紅,一幅豐收的景象,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節的命名真的是再應時不過了。 今年的溫哥華蟹感覺又多又肥,價格還不貴,附近的一家沃爾瑪超市新增了華人海鮮專櫃,$9.98一磅,每周去看到大玻璃缸裏的溫哥華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22-10-01 18:50:35)

天氣乍寒,給兒子把夏天的涼被換成厚被,順便換床單,看到鋪在床墊上的厚厚的棉褥。 其實床墊上再加那麽厚的褥子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可婆婆卻執拗地非要不遠萬裏從國內把它們帶過來,不光兒子doublesize的床有,我們kingsize的大床同樣有。那麽沉的褥子,那一年老兩口已七十五歲有餘,愣是把它們裝在大紙箱子裏出關,入關,隨飛機倒騰了過來。 二十出頭的兒子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一個人的假期過得輕鬆又收獲滿滿,坐公車遊覽了幾處多倫多周邊平時被忽略了的地方,最值得記一記的是這個位於多倫多西北郊Kleinburg小鎮森林深處的McMichaelCanadianArtCollection藝術館。 它占地100英畝,專門收藏加拿大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著名的七人畫派,當代活躍的藝術家,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有13個展廳,同時展出9000件作品,其中永久珍藏的作品占6500件之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多出一些假期,學著一個人staycation,利用有閑時間坐公車慢慢轉轉以前被自己疏漏了的多倫多的一些角落。 多倫多的公交係統非常方便,每個居民小區都有公共汽車通過。疫情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坐公交車的人極少,很多時候經過小區的公交車上隻有一個乘客,甚至是空的,但公交車從來都是準點來,準點去,沒有停止過運營。 這裏開公交車是一份薪水優越的工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9-10 19:11:48)

中秋節兩邊的母親都已不在,給地球那邊的兩位老父親從網上訂購了月餅。 老公公自腦梗出院之後一直依賴於24小時保姆照顧,仍舊不能說話,右半邊身體沒有知覺。大哥每天去看他,知道我們擔心,給我們及時匯報著老人家的情況。 保姆是北方人,很盡職,除了照顧起居,還負責一日三餐,很會做麵食,包子,餃子,麵餅,變著花樣,老人家吃得很滿意。不過有的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9-05 16:54:23)

以前開車路過這個"ParrySound,Jewelofthe30,000Islands"牌子幾次,總覺得這個30,000Islands有點誇張。剛移民過來去過位於Ottawa和Kingston之間的千島湖(ThousandIslands)坐遊船,覺得那裏的1864個大小島嶼就夠稱奇的了,這喬治亞灣GeorgianBay裏難道真的能容下3萬多個島嗎? 今年夏天從北邊度假歸來又路過ParrySound,坐在它對麵高坡上的麥當勞吃冰激淩,又看到這個大牌子,這次ParrySoun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當年的大帥哥,如今的帥大叔湯姆.克魯斯領銜製作並主演的《壯誌淩雲》,各大媒體一直在宣傳。我一向拒絕追星,不過看到它票房超過14億美元,成為2022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網評高達4.8,幾近滿分,一向刁鑽不客氣的北美觀眾和影評人能統一給出這麽高的分數,光憑阿湯大叔的帥應該是不夠的;最近看菲兒和城裏的好幾位博主也都寫文章稱讚,我於是終於忍不住強烈的好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08-07 09:39:22)

記得疫情之初被通知回家辦公那天,剛剛調來不久的一位部門經理傑瑞語重心長地說,“這個世界從此將會改變!” 他當時的表情我還記得清清楚楚,那句話也記在了心上,不過那時候我感覺回家辦公是暫時的安全抗疫措施,一個月,兩個月,等疫情結束一切都還會回到老樣子。 兩年半之後回頭再看,疫情真的是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由每天的朝九晚五改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2-07-23 15:58:46)

變化的勇氣,這個標題最近不停地在腦子裏閃現,反省一下應該是潛意識裏對最近發生的諸多變化的掙紮吧。年輕時初生牛犢不怕虎,對變化似乎沒有太大的感覺,稀裏糊塗,順理成章,背包一跨就出發了;如今也許是越來越害怕失敗了,對每一次變化都變得越發敏感起來。 英語裏有個說法叫Thingscomeinthrees,在家裏的老人孩子的變化先後登場之後,自己十幾年不變的工作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