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打了第四針新冠疫苗,還好到目前為止除了胳膊有些腫脹的感覺,還沒有什麽其它反應。
打針的時候,護士皺皺眉,象是問我,又象是自言自語,說我離第三針間隔了將近一年。我說是。她也便沒說什麽。
打疫苗這事一直很有爭議,慶幸我們有選擇的自由。有認識的人到現在一針疫苗都沒有打,也不是問題,政府後來也取消了強製打疫苗的規定。感覺有醫學背景的人[
閱讀全文]
帶病遠程工作了一周,感覺眼睛疲勞得睜不開,一氣之下合上電腦。可環顧周圍,除了手機,實在想不起來這個時候還能做些什麽。
終於看到藏在角櫃下麵的幾個相冊,把它們搬到茶幾上,擦去上麵的浮塵,裏麵是這些年旅遊的照片。感謝自己每次旅遊回來都會從成千張照片中整理出幾十張打印出來,每張都裝載著一個美好的記憶。
今年最後一次去費城的照片也印了,突[
閱讀全文]
周末坐下來打開博客,發現自己已經寫了300篇小文了。頭100篇和200篇的時候,分別寫過博文作為裏程碑,找出來讀了讀,還挺有感觸的。這又100篇博客之間發生了太多,不過寫博的初衷沒有變。
第100篇博客
寫博200篇小結
一年來看到幾位曾經很活躍的博主都關博了。每個人關博自有人家的原因和自由,應該尊重,不過感覺還是象辦公室一起工作了很久的同事突然辭職一[
閱讀全文]
“一覺醒來,又被保護起來了。”看到地球那邊蘭在微信上發的朋友圈,我心頭一緊。
蘭是我的小學同學,活得不易,從小父母離異,沒有上太多的學,當了工人,早早下崗,目前在一個中學食堂臨時打工。母親八十有餘,行動不便,一直跟她同住,時不時出現情況,需要往醫院送。老公也是工人,家裏收入拮據。一個月來這已經是第三次隔離,每次隔離都意味著她[
閱讀全文]
以前秋天很少離開加拿大,總覺得加拿大的秋天是最美的。今年突然好奇想到美國鄰居那裏看一看秋天是什麽樣子。紐約和華盛頓以前都去過,一直想去費城,這次正好如願。
美國的楓樹不如加拿大多,但一路的五彩繽紛一點不亞於加拿大的秋色。公園裏,鄉村公路旁到處美得醉人。跟美國人談起加拿大秋天的美麗,人家無動於衷,言語之間我們美國的秋天就足夠美了!確[
閱讀全文]
加拿大的感恩節是十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楓葉染紅街頭巷尾,蟹兒正肥,南瓜滿地,無論是走路,開車,坐船,到處是姹紫嫣紅,一幅豐收的景象,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節的命名真的是再應時不過了。
今年的溫哥華蟹感覺又多又肥,價格還不貴,附近的一家沃爾瑪超市新增了華人海鮮專櫃,$9.98一磅,每周去看到大玻璃缸裏的溫哥華蟹[
閱讀全文]
天氣乍寒,給兒子把夏天的涼被換成厚被,順便換床單,看到鋪在床墊上的厚厚的棉褥。
其實床墊上再加那麽厚的褥子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可婆婆卻執拗地非要不遠萬裏從國內把它們帶過來,不光兒子doublesize的床有,我們kingsize的大床同樣有。那麽沉的褥子,那一年老兩口已七十五歲有餘,愣是把它們裝在大紙箱子裏出關,入關,隨飛機倒騰了過來。
二十出頭的兒子不知[
閱讀全文]
一個人的假期過得輕鬆又收獲滿滿,坐公車遊覽了幾處多倫多周邊平時被忽略了的地方,最值得記一記的是這個位於多倫多西北郊Kleinburg小鎮森林深處的McMichaelCanadianArtCollection藝術館。
它占地100英畝,專門收藏加拿大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著名的七人畫派,當代活躍的藝術家,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有13個展廳,同時展出9000件作品,其中永久珍藏的作品占6500件之多[
閱讀全文]
今年多出一些假期,學著一個人staycation,利用有閑時間坐公車慢慢轉轉以前被自己疏漏了的多倫多的一些角落。
多倫多的公交係統非常方便,每個居民小區都有公共汽車通過。疫情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坐公交車的人極少,很多時候經過小區的公交車上隻有一個乘客,甚至是空的,但公交車從來都是準點來,準點去,沒有停止過運營。
這裏開公交車是一份薪水優越的工作[
閱讀全文]
中秋節兩邊的母親都已不在,給地球那邊的兩位老父親從網上訂購了月餅。
老公公自腦梗出院之後一直依賴於24小時保姆照顧,仍舊不能說話,右半邊身體沒有知覺。大哥每天去看他,知道我們擔心,給我們及時匯報著老人家的情況。
保姆是北方人,很盡職,除了照顧起居,還負責一日三餐,很會做麵食,包子,餃子,麵餅,變著花樣,老人家吃得很滿意。不過有的時候[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