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貝的天空

靜心如水 怡然自得 清風匝地 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石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07-04 17:05:20)

第八章
生命最後的歷程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去世,次日起便開始了各式各樣的悼念活動,當然最明顯的就是天安門前紀念碑上數不勝數的花圈和花籃,特別是附在花圈上麵寫下一語雙關的詩句,令人會意也令人興奮。北京長安街上向天安門走去的人們,一天比一天多,於是,當局很快便由上至下傳達了中央指示:不要去天安門廣場。父親當時雖然每天去紅醫站,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7-03 15:48:57)

第七章
第三次流放寬城及回京
1971年,父親被再次流放至河北省寬城縣湯道河醫院,這裡比承德更要偏遠,幾乎與遼寧省交界,位於北京的西北塞外,海拔也升高了近千米,所以此地比承德冷的多,冬天氣溫甚至可以達到零下三十度。父親儘管從北京帶去了盡可能足夠的禦寒衣物,但依然難以想像,他在那裡是怎樣孤獨地度過一個個寒冷的夜晚。這是自他1958年離開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7-02 10:01:58)
第六章
文革浩劫再受波及北京的文革是從1966年的夏天開始的,先是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等於是誘導,同時各機關單位、學校企業內部開展學習討論,其實就是從上至下地推波助瀾,醞釀這場一手由毛澤東發動的血腥文化革命。我當時正上中學,學校裡的政治火藥味日漸濃鬱,馬上要到期末考試,卻頻頻停課,後來索性全校全麵停課,同學們到學校無課可上,而是被安排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7-01 09:55:44)

第五章
流放河北被迫離開北京
1958年父親被空軍總政治部打成極右派,無端撤銷了所有職務,並在醫務級別上被降了五級之後離開北京,離開了他的家庭,當時的父親以為可能隻有一兩年的時間,哪裡想到這一走就是二十年!
父親去的第一個地方是河北省灤平縣醫院,從北京乘大約8個小時火車到承德,然後再搭幾個小時長途汽車到灤平。剛開始,院方隻令他打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6-30 10:08:21)


1956年,是我們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最後一年。
第四章
反右運動再次遭整肅
1956年不僅對父親來講是相對平靜甚至感覺較好的一年,對全中國來講,那一年也是中共掌權以後相對風平浪靜的一年,劉賓雁這樣描述,“在政治運動不斷的暴風驟雨之後,忽然間輕鬆起來了,實行了改善知識分子地位的政策。男人穿起了西裝,女人能穿彩色衣裙塗脂抹粉了”。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6-29 10:25:45)


第三章
三反運動遭誣陷
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年會結束後,有關領導(具體姓名已無從查起)找到父親,不無誠懇地邀請父親到北京工作,說首都缺少醫生,特別是像父親這樣年輕,而有能力、有經驗的院長級別人士,又說這也是支援首都的建設,雲雲。父親聽罷,幾乎是馬上點燃了他心中報效祖國的那股熱情之火。
另一方麵,父親一向患有支氣管哮喘,在上海居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6-28 09:48:19)


第二章
風華正茂在上海
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那時正是父親人生理想的開始(1943)。
本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醫藥及醫療設施尚不普及,衛生條件普遍很差,以致肺結核症四處蔓延,人們談虎色變,認為肺病乃不治之症,當然主要原因是沒有特效藥,患者死亡率甚高,中國人為此被世人稱作東亞病夫,父親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上海。
肺病又稱癆病,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6-27 09:38:34)


1936年,父親考取了中華民國空軍航空委員會的軍醫資格。
第一章
一個熱血青年在廣州
我的父親歐陽靜戈,原名歐陽子忠,靜戈則是他的號,不過父親很早便將名字中的“子”字略掉,以歐陽忠/歐陽靜戈為名,早於三十年代,父親便常以歐陽靜戈為名,歐陽忠則是“別名”。
父親祖籍是廣東省新會縣簧莊,祖父那一代就已經從新會遷居至香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無情天地父女情金鐘
——為石貝回憶錄序
認識石貝,二十多年了,但隻是在拜讀了她的這部書稿,我才真正了解她。石貝1980年從大陸移居香港,比我早一點。初到貴境,香港那些豆腐塊式的報紙專欄,是我們幾乎每天的必讀,因此,知道《明報》有一個專欄作家石貝。有一天,去《明報》辦事,有人指給我說,那位就是石貝。隻見一位打扮很斯文的小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5-06-24 21:01:43)

幼時因父母都要上班,家裡總是有女傭照顧我們幾個孩子。從有記憶開始,照顧我的女傭就換了三四個,前幾個印象模糊,隻記得灰白頭髮,腦後結個髻,大襟衫,束腳中式褲,一臉皺褶,一臉慈祥。
唯最後的那位女傭與我處的時間最長,感情也最深。她姓張,依北方習慣,應該稱她張媽,但她第一天來我家,便正式向母親表示,要稱她“張阿姨”。
張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