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草鞋

用眼睛捕捉生活中美麗的浪花,用心靈體會生命中動人的真情。做一個溫暖自己也溫暖他人的平凡人是我不懈的追求。
個人資料
爸爸的草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11-23 13:33:53)
到我們大學畢業時,上麵有規定,必須下基層鍛煉一年方能轉正。我的很多同學那時直接分配去了基層,都說基層很苦:野外作業,風餐露宿,每天不絕於耳的隆隆鑽機聲。身體之苦在其次,主要是生活枯燥單調,沒有任何娛樂可言。 家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分進研究院,也不能幸免基層鍛煉。 我的室主任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我說:冬天太冷就不下去了,來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http://v.ku6.com/show/8Wu18aE3Xuaovqw1prZxfw...html?lb=1《西海情歌》的淒美故事---可可西裏的傳說---瑛和勇兒的愛情  瑛與勇兒都是南方C市某大學的學生.  那一年,他倆一同報名參加了環保誌願者,一同走進安睡中的美麗寂寥的可可西裏------  瑛所在的藏羚羊觀察站在人比較多的不凍泉,勇兒被安排在條件艱苦的陀陀河觀察站.  巍峨的雪山下麵是茫茫戈壁,光禿禿的丘陵在燦爛的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1-06 08:34:15)
離開紐約前,一定要和林瀟吃個飯,聊聊天。這是孩子布置的任務,也是我自己的心願。林瀟是孩子的好朋友,兩年前從大陸來此求學,今年20歲。 我們約好6:30在法拉盛一家川菜館見麵,林瀟是四川人。我提前到了餐館,要了一張靠窗的桌子坐下,一邊翻看菜單,一邊悠閑等他。離約定時間過了近一刻鍾,他還沒有到。這時,一個陌生電話打進來:阿姨,非常對不起!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15-11-02 13:18:40)
提起爆肚,北京人再熟悉不過。哪家的爆肚最地道,哪家是百年老字號,如數家珍。但無論李記爆肚、張記爆肚還是爆肚王,都沒有寬街路口的“白魁老號”名氣大、資格老。 這個“爆”字,在湖南人的想象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爆炒、辣爆、火爆、油爆等等,總之跟快速、大火、麻辣、翻炒等等詞匯有關。所以,初到北京的我見到滿大街“爆肚”字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5-10-30 12:39:13)
那一年,我順利晉升中級職稱。拿到工程師證書的那一刻,我抑製不住為自己驕傲。大學畢業五年後誰都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工程師,有什麽可驕傲的?是的,這隻能說明我的人生理想一直在平均線以下。 說來可笑,很小的時候,不知在哪裏讀到一個故事,講一個知青,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醫生,他是家中獨子,完全有條件留在大城市裏,但他毅然決然放棄優越生活,投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10-28 10:17:33)
四嬸不久前過世了,我從電話裏得知消息。 四嬸去世毫無征兆,大家都說她前世修得好,有菩薩渡她,沒受任何痛苦就駕鶴升仙了。不像那些癌症病人,臨死前總有半年的非人折磨、直至燈枯油盡。她走時,沒有和任何人告別,子孫後代都沒在身邊。 紅白喜事在農村向來被看重,這是事關家族臉麵的大事情。辦得熱鬧、排場,證明這家有實力、子孫後代出息;辦得冷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0-27 11:17:28)

高齡父母拉扯我真不容易,終於把我養到該上小學的年齡。一家人歡天喜地要送我進學堂讀書了! 我清晰地記得:二姐幫我把所有課本包了精致的書皮,為了服帖的效果,她還找來一塊大板磚將新包的書本結結實實壓了大半天;然後又手把手教我寫自己的名字,終因我的名字筆畫太多,練習數遍後仍像一堆亂七八糟的幹柴火,無奈之下,她隻好替我為之;我媽比較誇張,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5-10-26 11:55:12)

麻州的鄉下,比之紐約的水泥林立、車馬長河,的確令人耳目一新。這裏的滿目青翠讓眼睛感覺舒緩、清澈,安靜的樹林、柔和的草地讓耳朵也變得聰靈一些,偶爾野兔竄過後院,鬆鼠輕靈上樹,我都能聽見。趁著秋高氣爽、陽光和煦,我每天都要在家附近快走一小時。幾場秋雨、幾夜秋風過後,遠處起伏的山巒和近處的街巷、庭院,好像彼此相約過,忽然之間競相著了盛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2-21 12:45:50)
我小時候盼過年,從寒假第一天開始倒計時。大姐的匯款、郵包總是在南方小年前後從遙遠的北京寄回來,父親從郵局領回包裹、匯款的同時,更是領回一臉的欣慰和親情;小姐姐會從學校分得一些過年福利,譬如兩袋楊梅酥糖、幾斤花生瓜子,雖不如現在的山珍海味、奇花異果名貴值錢,但卻能烘托出平實、溫暖的年味兒。待小年一過,熱鬧的年節準備陸續啟動:二十五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19 21:12:45)
人走茶涼是一個很老的話題,卻是一個普遍常見的現象。這主要存在於中國社會,外國似乎沒有這種世態炎涼的滄桑感。在國外,沒有人感興趣把另一些人捧得熾熱、膨脹,以至於供到神仙的牌位上。因此,人走便走了,本來也沒有紅得發紫、熱得發燙,無所謂涼不涼,頂多是私人交情的遠近而已,也就不可能形成社會效應。遠了不說,就舉例我曾經供職單位人走茶涼的兩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