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B班另一位有趣的同學是李君。李君也是東北人,原是大學老師。他畢業於吉林大學,讀大學時學的是考古專業。同學開玩笑說他考古隻研究女屍,他嗬嗬地笑。李君有點大智若愚的感覺,他不咋呼,喜歡睡覺,課間休息時常看到他臉上有伏在課桌上睡覺時留下的紅印。眼神也有點懵懂遲鈍。偶爾李君會不著頭腦地發點感慨,比如,有一次他忽然感歎說:我發現人吧就是奇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了日中學院的老師,再說說日中學院的同學吧。如前所述,我們那一期日文科同學共六十來人,分在ABC三個班級。除了少數幾個同學如本人一樣是從其它語言學校轉去的以外,其餘都是直接由國內各地去的。東北的較多,其餘有北京西安上海江蘇四川和廣西等地的。年齡大的三十四五歲,小的二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東北女孩十七八歲,高中一畢業就直接奔去了日中學院。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中學院日語科除了前述三位專職教師外,還有幾位兼職教師。他們分別是後藤先生,為我井先生,飯田先生,奧本先生和佐佐木先生。奧本先生和佐佐木先生是女老師,都是非常親切敬業的老師。一個教我們詞匯,一個教我們泛讀。佐佐木先生似乎有兩個年齡不大的兒子,她有一次課間休息時問我說:她觀察到在日中學院學習的一對兄弟相處和睦,是不是中國人兄弟姐妹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在日中學院,我們那一期的日語科學生按日語程度分為ABC三個班。A班算是程度比較好的,B班次之,C班是從假名開始學習的初學者。每班二十來人,統共六十人左右。日語科共有七八名教師,專職教師三名,其餘是兼課教師。專職教師分別擔任ABC三個班級的班主任(日語叫做“擔任教師”)。兼課教師則隻管上課。日中學院日語課目分得較細,有精讀,泛讀,聽力,會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6-12-23 10:14:20)
我們那個年代沒有性教育,與性相關的知識都得靠自學。但凡涉及到點男女之間的事情大家興趣很高求知很熱心;但表麵上假裝淡定,一副漠不關心的摸樣。因為如果流露出好奇或者顯露出興趣很容易成為別人的取笑對象,弄得不好會落下思想品德低劣的話柄。讀小學時,我們班裏有個外號大眼睛的同學就有過這樣的教訓。他那時看了一部羅馬尼亞電影叫做《多瑙河之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12-21 05:35:26)
英語學了許多年,一直沒學成個樣子,半吊子恐怕也挨不上,但學過的一套英文教材卻一直不曾忘記,可謂刻骨銘心,沒齒難忘。這套教材就是新概念英語。新概念英語共四冊,第一本起步,二三兩本過渡,到了第四本基本是英文報刊雜誌裏的文章,讀懂第四本,萬裏長征走完最後一步,大概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可以一馬平川了吧。回想起來從前學英語時,五花八門用過各種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離開明治學校後,我轉學去了日中學院,時間是在一九八九年的四月。日中學院位於東京中心地帶的後樂園。該校創辦於一九五一年,戰後不久,在語言學校中算得上是曆史悠久的學校。學校在創辦後的幾十年間原本隻開設中文課目,學生都是日本人;後來到一九八六年時,增設日文科,學生清一色來自中國大陸,至此學校名實相符成了真正的“日中”學院。 日中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剛讀小學那會,父親從他的書架裏抽出兩本書來讓我課外閱讀。一本叫《古麗雅的道路》,另一本叫《卓婭與舒拉的故事》。古麗雅和卓雅都是從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女英雄。舒拉則是卓婭的弟弟,也是一個英雄,不過是男的。那兩本書是講述她(他)們英雄事跡的。父親要我讀那兩本書,猜想一是要培養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二來大概也想給我輸入些“正能量”。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東京總體而言是讓人喜歡的地方。繁華但不紛亂,人多然而有序;環境整潔,空氣幹淨;雖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卻並沒有特別喧囂吵鬧的感覺。在那裏生活工作上學,或者去那裏觀光旅遊購物,都是可以各得其所的。當然也有讓人不怎麽喜歡的地方,比如新宿那裏,從車站東口出去,有一條頗長的地下通道,通往東京都廳(市政大廳)和新宿的幾棟標誌性的超高層建築。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小林君調回事務所後,中島君頂替了他在市穀的位置和工作。中島君那時候大概三十二三歲,他有點虛胖,很會出汗。他原來沒有幹過清掃活,洗地機器之類的使用方法都是來到之後,小林君教他的。他挺感激小林君,總在我麵前說小林君如何親切如何好之類的。他幹活顯然不似小林君利落,但極其仔細認真,可能心裏有點緊張,常常幹得滿頭大汗,回到休息室裏,脫去工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
[56]
[57]
[58]
[59]
[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