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size=17.9104px][size=17.9104px]宋人生活[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耀州窯黑釉油滴盞宋金[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耀州窯醬釉盞北宋[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4px][size=17.910...[
閱讀全文]

令我們驚喜的是,在雲南那的施甸縣,也發現了一個特殊族群,他們統稱“本人”。在施甸縣由旺鄉的一座宗祠裏,我們看到了一塊牌匾,上麵篆刻著“耶律”二字。 而耶律這個姓,眾所周知。正是契丹族的姓氏,因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生活在大興安嶺、嫩江和呼倫貝爾草原交匯處的達斡爾人,引起了專家們的[
閱讀全文]

契丹民族於公元916年,在我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在我國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把這種陶瓷器稱之為“遼瓷”。它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故又稱之為“遼三彩”。
遼三彩是契丹建遼期間燒製的具有獨特的遊牧民族風格,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鬱時代特征的低溫釉陶瓷器,至於最早燒製年代到底始於何[
閱讀全文]

深秋的季節格外涼爽,還帶著點陰冷,深秋沒有春天生機盎然的綠意,更沒有夏天蔚藍的天空酷熱的氣候,也沒有冬天潔白的雪花,但,秋天卻充滿著收獲的喜悅。今天,收獲了今年最後一把芹菜。怎麽吃好呢?還是做盒子吧,大人孩子都愛吃。
夏天的芹菜地
[
閱讀全文]

伊朗國家博物館現收藏有28件元青花瓷器,是世界上保存完好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國。元青花瓷器被伊朗國家博物館視為珍寶。
伊朗的元青花器型碩大,盤子直徑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現藏於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元青花鳳凰雜寶紋大盤直徑達57.3厘米。
盤子的直徑為40.6厘米,[
閱讀全文]
康熙識種類豐富多樣。大致可分為紀年、家藏、人名、吉語讚頌、圖記及皴法較為見長,
尚有宋元遺博中窯青花在景德鎮製瓷領域中具有寄托款等數類。書體以楷書為主,篆書
(較硬的篆)為輔。排列嚴謹且書法精良。附康熙款:清康熙複香軒之清製中和堂製
怡怡堂製應凡堂製兆餘堂製兆玉堂製瑞慶堂製應德堂製怡德堂製慶雲堂製
碧雲堂製玉寶堂製玉桂堂製會元堂製興[
閱讀全文]

清朝曆代大量的仿燒宋、元、明三代的瓷器,清代後朝也仿前朝的瓷器,有的時期官窯、民窯都仿燒,特別是皇帝慶壽、祝壽時常常需要製作一些宋、元、明的精製品,以表瓷製作技藝和對瓷藝傳統的重視。可見仿品之多,數量大。北宋官窯粉青花觚但是,各朝都有名朝的技術、工藝特點,仿得再像,也逃不了本朝代的特點。由於製瓷的原材料及工藝的曆史性改變,也成為仿[
閱讀全文]

瓷器的鑒定方法目前社會上主要有兩種:一是運用科學儀器,二是依靠傳統經驗。傳統鑒定方法以實踐經驗為基礎,強調“五大要素”,即瓷器的胎(包括製作工藝)、釉、造型、紋飾、款識。這五個方麵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器物上都具有不同的年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時代背景,對於從事瓷器收藏的愛好者和初學者來說,這是學習鑒定瓷器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每件瓷器斷定年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