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城頭轉帖BBC報道,KarlMartin把他的2英鎊買的“牙刷桶”拿來給文物專家JamesBrenchley檢查一下,結果專家證實,這個陶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這意味著它大約有4000年的曆史,來自於印度河流域哈拉邦文明時期,是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之一,如今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地區。
看地方史才知道我家門前的路,曾是當年羅馬人進軍英倫的路線。[
閱讀全文]

家裏平常買藥一買就買好多盒,有時候很久都不會再使用,時間長了也就過期了。這些過了期的藥片已經失去了藥效,我們再服用,也是沒有用的。但先別著急扔,這些過期的藥片雖然沒什麽藥效了,但是還是可以拿來養花的。
阿司匹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可以清熱解毒的藥物,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水楊酸可以讓植物合成新的蛋白質,從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旱能力,這樣[
閱讀全文]

豆漿油條國民早餐的位置做得很穩,溫溫和和中中庸,東西南北口味再不同的人,都不會想著要去懷疑它的地位,一比輸贏之類的。大餅油條一副大餅油條領銜了老上海人早餐的“四大金剛”(分別是大餅、油條、粢飯和豆漿),看多了老上海素材的人,總想著要從有四大金剛的清晨開始,重溫一場上海舊夢,到了不過發現這四大金剛是如此的煙火氣。不過這才是早餐嘛[
閱讀全文]

和老公逛街,到一家首飾店,有個貴婦在買戒指,好漂亮啊。老公可能看出來了我特別想要那個戒指就問:喜歡麽?我特別高興連連點頭,老公說:喜歡就多看兩眼,一會被別人買走了,你就看不到了。
看,還是古人有情趣啊!
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
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
閱讀全文]

中國人以含蓄出名。在接吻這件事上,我們貌似落後於西方很多年,不論是親吻的次數,接吻的大膽程度,還是初吻的年齡。
雖然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對接吻的態度已經越來越開放,網絡上關於吻的討論和搜索也層出不窮,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未達到趕超英美的水平。今天,就來說說,中國人愛不愛接吻?
相比西方人,中國人對親吻有多抗拒?
西方人熱愛接吻[
閱讀全文]
《柳葉刀》是1823年愛思唯爾出版公司出版的雜誌,部分是由李德·愛思唯爾集團協同出版。
早在1823年由湯姆·魏克萊所創刊,他以外科手術刀“柳葉刀”的名稱來為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語中也是“尖頂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誌成為“照亮醫界的明窗”。
柳葉刀雜誌是外科的頂級期刊,類似於科學、自然雜誌。
至於[
閱讀全文]

前幾天,有朋友請我去Harrods喝茶。在英國喝中國茶,覺得有一些怪怪的。查了一下文獻,發現英國人比中國人更愛喝茶。
中國茶,曾是鬥富的寶貝中國茶葉是17世紀開始傳入英國的,因為運費昂貴,加上英政府對這種“東方洋玩意”課以重稅,最高時竟達逐19%,因此能享用得起茶葉的隻有那些富貴階層。既然茶葉如斯金貴,喝茶便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能夠用中國[
閱讀全文]

有同事問我:‘你最喜歡英國什麽‘?我回答:’草地‘。有時候,出城幾十英裏,還是剪的整整齊齊的草地。真的是,隻長資本主義的草,不種社會主義的苗,哈。我當年買房子的時候,就挑選有大草坪的看。我最喜歡躺在剛剛剪過的草坪上,聞著青草的芳香。
劍橋大學到處都是草坪,但是學院內的草坪,是不讓人,特別是學生踩的。隻有院士[
閱讀全文]

漸漸的天氣要變冷了,下班回家自己動手做一些熱乎的美食,暖暖自己的胃,讓美食給自己溫暖。
菜肉渣燉粉條】
材料:大白菜、豬肉渣、粉條、蔥、薑、蒜、幹紅辣椒、生抽、鹽。
做法:
1.粉條用溫水泡軟,大白菜改刀,白菜幫與白菜葉分開放置。
2.鍋中加油,將蔥、薑、蒜、幹紅辣椒入鍋炒香,佐料炒香後將豬肉渣放入鍋[
閱讀全文]

一場秋雨一場涼,濕了天空,散了落葉,幾許悲涼,奈何世間無常。
幾年前,一個藏友送給我一棵有一人高的無花果樹,當年就結了果。無花果一般一年可結二次果,即夏果和秋果。現在是秋果的收獲季節。無花果樹有800多種,我家鄰居院子裏麵的無花果樹一年隻結一次果,而且比較小。
無花果被譽為“神聖之果”,其實有很早的曆史了。
早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