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閱兵了!前兩天大學同學群裏傳來這張照片。。
閱兵方陣
能記得是哪年的嗎?我們這一代六零後很多會有些印象。看到照片,便看到了我,在後排黃花叢中的一朵,還好沒蓋在地圖底下。不管怎樣,人很小很小,當然了,這不是突出個人的時候。
1984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頭,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希望。有幸參加建國35周年閱兵。除了軍隊外,大概有十個群[
閱讀全文]

回國後在北京呆了幾天,酷熱讓人有些受不了,有一天到了39攝氏度。原本想去青海避暑,讓兒子們看看我長大的地方,順便觀光一下青海湖,塔爾寺。無奈未來一個星期都無票,問問兒子們想看山(四川)還是看海,他們喜歡海,於是改道去了青島。
現在的高鐵確實很方便,車多也快。托在中科院海洋所的朋友在第一浴場邊訂了兩間房,可以鳥瞰一下大海。中國確實跟國[
閱讀全文]

是小鳥終歸是要長的,也是要離家的,轉眼明天老大就要去大學報道了,真真的是到了要離家的時候。
每年的八月都很忙,今年尤甚,七月份回國花了些時間,回來後就忙著收拾那些學生出租房。有些忙不過來。於是LD帶著兩個兒子一起打掃清理,我自己在別處幹有些技術的活。
人多力量大,效率確實比我一個人高,但不能指望他們像我一樣連續地幹。一次吃晚飯時我[
閱讀全文]

久聞嶗山之名,蓋因其道士。傳其俱遁身、穿牆之功,皆笑談也,今舉家青島一遊,不可漏之。
該山乃群山,空中觀之,猶如一大鍋散亂之饅頭。饅頭者,頂禿且白也。聞進山之路數條,歸之曰道觀線及自然線。當代道士疏研先祖之術,醉心四柱運氣之玄學,商氣日濃,且好迫人進香,美名曰“功德榜”。若不從,便惡語擾之,故名聲漸惡。遂繞道而行,隱去觀道觀[
閱讀全文]

對於植物來說,其種子該算爹還是媽呢?
我覺得算爹靠譜些,人都說大地母親嘛!意思是說,地是媽,那種子就算爹了。為什麽沒人說大地父親,或二舅什麽的呢?
今年種了兩片芸豆地,種的是九粒王和油豆角。一塊大的(稱為A)吧,是每年主要的芸豆產區,每年往裏墊些compost。另一片原來是韭菜地(稱B地),今年把它們移到了別處,於是也種上了芸豆們。
結果[
閱讀全文]

據說潘家園一年的成交額可達數億元,世界十大跳蚤市場中潘家園舊貨市場位列第六。
走進大門,迎麵是一座磚砌的大照壁,鎦金鑲嵌著“潘家園舊貨市場”幾個大字,題名的安訓生據說是原朝陽區的人大主任,時間是1997年9月,也就是說從那時起,這潘家園便開始納入政府的管理,“退街進場”,名正言順起來(地攤是從1992年開始的)。
4.85萬平方米、6大經營[
閱讀全文]

如今都地球村了,吃辣椒已經不是湖南、貴州、四川等人的專利。現在一個男人不敢吃點辣椒,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Man。。
記得剛出國時還有興致自己做點辣椒醬神馬的,用幾斤辣椒麵跟油啊什麽的搞來搞去,做好了留著慢慢吃。後來老幹媽,飯掃光一類的醬族橫行,也就慢慢地失去了自己做的興趣。
每頓飯時總喜歡弄些辣椒放在邊上調調味,但我不太喜歡這些做好[
閱讀全文]

從近二十年古董收藏開始熱起來後,潘家園就伴隨著到了現在,似乎成為民間淘寶的好地方。以前在北京的時候從未關心過它,那時還在忙於生計,顧不上這些。這回得去觀摩一下,看看傳說中的淘寶聖地,大兒子也興致勃勃地跟著前往,也好趁此機會給他講些古董知識。
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東三環南路潘家園橋西南,占地4.85萬平方米。分為地攤區、古典家具區、現代收[
閱讀全文]

紅木在國內已經火了些年了,也許是由於其木質的精良,材料的稀缺,其價格一直不菲,當然了,自從幾百年前有紅木家具起,它一直就不是老百姓家裏的擺設。
我從幾年開始喜歡和收集一些紅木家具,但在我們這偏遠小鎮,一則家具種類少,二來要想把那幾十種的紅木研究清楚實非不易,更主要的是缺乏標本。僅憑LD發眀的放大鏡斷定紅木的方法,隻能判斷出是否紅木的[
閱讀全文]

回國近三周,轉眼回來已一周,居然忙得連寫篇博文的時間都沒有,看來這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有時間,還得有熱情,最主要的是看把它擺在什麽位置。
大兒子今年高中畢業了,趁此機會全家回國看看年邁的二老,再帶著兒子們領略一下祖國的山河,此乃後話,餘下再表。
臨走時,找一朋友來家裏住,順便給後院的花草蔬菜們澆澆水。此君甚不勤快,家裏的花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