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9-10 05:22:22)

主角是印度朋友的女兒。小姑娘今年十一年級,上我們當地有名的私立高中,業餘學習印度古典舞八年。她苦練一個夏天,家裏挑最好的季節給她辦了一個獨舞專場,了卻心願。雖然這場私人演出價格不菲,但孩子本身也是有藝術才能的,不僅是印度社區的活動骨幹,還多次參加歌唱比賽並獲獎。當然,家長的專業包裝,不僅增色,而且將一個課外活動上升到了異族文化傳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9-01 13:40:12)

兒子在中學時不滿於我的不學無術,推薦反麵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給我,我當然一直拖著。拖到今年暑假,他又向我強烈推薦。我再無理由推脫,隻好懶洋洋翻開第一頁,然後就一頁頁地翻下去,看得心尖兒發顫,又驚又恐,三伏天裏手腳發涼。 有人說這是一部政治諷寓小說;在我看來,根本就是驚悚小說。我相信每個四十以上的中國人都會在書中或多或少地看到一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文革末期,最艱苦的階段已經過去。經過了76年的幾個政治風波之後,整個政治環境也開始相對放寬鬆。日常的生活和教學科研活動也趨於正常,學校總共培養了六、七屆工農兵學員,學員們雖然起點較低,但也逐漸成長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
八十年代有個萬人空巷的日本連續劇《血疑》,女主角大島幸子在醫學院偶然發生的科研事故中,她受到了放射性鈷60的輻射感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小時候,曾經立誌,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賣肉的。(咦,怎麽這麽難聽?專指賣豬肉啊。) 我那時最愛吃肉了,爸媽姐都說我會半夜忽地從床上坐起來喊,“大肉肉。”媽說,肉是有定量的,每人每月一斤肉半斤菜籽油。一斤肉去骨頭去皮就沒剩多少了,所以要省著吃。 每次媽帶我去買肉,都希望那個胖阿姨心情好,能多給割點肥的,少點骨頭和皮,雖然這兩樣也寶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漢中是個盆地,四周被山環抱。學校背後連綿起伏的山巒,叫連城山。連城,就是城靠山,山連城,形容山峰之長之多,有“十二峰相連如城隻說"。李白的樂府長詩《蜀道難》中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其中提到的連峰,據說就是連城山。
連城山中有個較矮的山峰,因為坡度緩,山頂圓滑,大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軍宣隊來了以後,不僅把學校改成軍事編製,比如不是係、教研室,而是營、連、排、班等,還有一些基本的軍事化管理,起床號、集合號、組織軍訓等。青年教師和學生踢踢正步也就算了,想象不出老教授們個個花白的腦袋戴著深度近視眼鏡,跟年輕人站成一排踢正步是什麽樣子。有一位胡教授,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學家,總穿著四兜藍製服,年紀大了,腰挺不了太直。平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當時分校名義上是大學,但早期幾乎所有教師和學生白天都被派去參加強體力基建勞動,“大會戰”不斷,挖防空洞,壘護坡,建實驗室等。天天晚上則是各種政治學習。小孩子都扔在家裏。 我家是七歲的看著一歲的。因為經常留孩子自己在家,爸把每一扇窗戶都密密地釘上了細木條,反正沒有紗窗,倒也擋了一些蚊子。一歲的要經常哭鬧找媽媽,七歲的隻好充當小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漢中盆地是漢江的衝擊平原,土地肥沃,降雨豐沛,號稱是“西北小江南”。而且,由於地處南北結合帶,地方物產豐富,既能種水稻也能種小麥。最喜歡的是油菜花。
漢中分校當時自成一體,校園裏有學生、家屬宿舍樓、教學樓、實驗室、風雨操場等,後來還有合作社,賣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等,甚至還有自己的十年製小學到高中,除了剛去時寄讀於當地藵城中小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1969年10月24日,一列神秘的客車離開萬人朝拜的首都北京,一路向西南,向內陸縱深方向開去。乘坐這趟專列的,是1150名當時北大的部分師生和家屬。他們分別來自對當時中國的國防和核彈研究都至關重要的係和專業:北大無線電係,技術物理係和數學力學係的力學專業。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到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建立北大分校。剛牙牙學語的我,也在這一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回國一趟,收獲頗多。有很多新的見識和感觸可以記錄,卻礙於有限的文筆能力,隻好先放上一些照片,盡量保持記憶新鮮,容我以後慢慢道來吧。
北方春天的早市。
南方的海鮮市場。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