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影,楓雪情

感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個人資料
南國鐵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提籃小賣
拾煤渣
。。。
記憶中,童年的冬天,特別的寒冷,特別是外婆走了之後。
朦朧記得,外婆在世時,冬天,她用一個裝著炭火的小竹籃子,讓我烤手。那個可以提著走的炭篼篼,下麵是炭灰,上麵是幾塊燒紅的木炭。外婆把它叫做“烘籃兒”。大概那就是已經遠去的:老成都人冬季取暖的方式。
隻是外婆突然走了。。。。。。
姐姐當時還是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荷蘭奇花感恩情
每年的五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都要舉辦一場浩大的“鬱金香”感恩花展。
從一九四五年伊始,於今,“鬱金香”花節已曆時了整整70年。
長周末的這天,一家人約到了渥都,去領略觀賞這世界上最為盛大,充滿皇家傳奇及感恩之情,還最賦英雄色彩的大型花節。
北國初夏的五月,一路上仍然是乍暖還寒,料峭如初春。曉風微雨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母親節到來了。
周六的清晨,還未整理完畢,電話就鈴鈴鐺鐺響起來了。一看號碼,是女兒打來的。歡快的笑聲裏,告訴母親,用快郵送來了鮮花,也詢問是否收到。
趕快開門一看,一個長長的紙箱子,已經放在了門邊。推測一下,應該昨天下午就送到了。大約是因為在後院勞動,沒聽見門鈴響吧。打開盒子,花兒比往年要缺少一點水靈。
每一個母親節,成長中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聽說成都不乏漂亮妹妹。這幾年常々見到各大媒體拚出全國"美女排名",感謝水土怡人,錦城妹子總是有幸名列前茅。
清秋的一個下午,來到了蓉城鬧市春熙路。先在孫國父銅像邊找個石凳小坐,爾後又沿著春熙南段徜徉,一腔雅趣,專門來踏麗人芳蹤。據說,這裏很多美人雲集。
幾乎無需等待,就有女孩們嫋嫋出鏡。穿梭在人群中,飄飄灑灑,帶著現代時尚的陽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一九五六年二月,首屆“勝利杯體育比賽”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由政府和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多個媒體聯合舉辦的第一次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
二姐她們,說起這場比賽,總是很自豪。因為當年獲得,“北京六個城市自行車越野賽”,女子組冠軍的人,“已經有好幾個孩子的媽媽”,也正是她們的母親。
那時的青阿姨,其實已經不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媽媽的好朋友和她的丈夫,50年代初,從四川大學出發,奔赴北京,參與了創建“北京航空學院”。從他們學生的“博文”中,讀到了,來自“廣州第一家族”,中國航空精英,許錫纘的傳奇人生。讀後令人感概和感動:耿耿赤誠,無怨無悔,那就是我們的前輩精英。
(ZT)
出於名門投身革命創業航空春蠶到死絲方盡
曆盡坎坷耿直處世無愧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那天朋友打電話來說,她得了兩張烹飪表演禮卷(foodshow),邀約一起去看。
承辦方是CuisineSantéInternational(國際健康美食)。我們按照地址找到了在渥都的表演廳:
1260OldInnesRoadSuite601
Ottawa,Ontario,K1B5L3
接待的人友好禮貌,很快就把我們帶到了預訂的座位。
莫道君行早。不大的示範場地上,已經有不少人早就到了。大廳正中有一張桌子,兩邊貨架上擺著一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奇冷無比:可以說也涼透了美國人民的心。以致於提到“朝戰”,那些溢於言表的容光和笑臉會頃刻消失。
題名為《撤退》的照片,是由美國戰地攝影記者鄧肯拍攝,載於“LIFE”雜誌《這就是戰爭》的係列報道中。照片發表後,士兵一臉絕望,真實無疑的情殤,引起轟動效應,鄧肯由此大獲成功。
《撤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每年九月,風清雲淡,銀杏飄飛的時候,總要去到成都,遠方的家園——走走吃吃看看。
蜀都蓉城,除了她千年不矢的古都文明,終年宜人的水靈環境,最眷戀推崇的是她,綿延飄飄的廚火炊煙。
成都,最以小吃聞名。傳揚四方的美食,也沁染著蜀民們的淳厚本性,和閑散滄浪的天然風韻:不拘一格,豐儉自樂。
記憶中的年代,最愛去的餐館,多半是擔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老畢在酒席上辱罵了老毛,有參與者將視頻上傳到了網上。
該事件目前已經引發了一些人對中國文化的口誅筆伐。這些人認為,老畢事件中,上傳視頻的那個人,是“告密者”。因而異口同聲地鞭笞中國文化,斥責中國文化充滿了邪惡的告密者。
這種理解,讓人啼笑皆非。
什麽是“告密”?
百度的解釋:
告密,又可稱為“告發”、“告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