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影,楓雪情

感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個人資料
南國鐵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撤退》,凝聚在美記者照片上的戰爭

(2015-04-19 08:20:03) 下一個

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奇冷無比:可以說也涼透了美國人民的心。以致於提到“朝戰”,那些溢於言表的容光和笑臉會頃刻消失。

題名為《撤退》的照片,是由美國戰地攝影記者鄧肯拍攝,載於“LIFE”雜誌《這就是戰爭》的係列報道中。照片發表後,士兵一臉絕望,真實無疑的情殤,引起轟動效應,鄧肯由此大獲成功。

《撤退》的背景是在1950年冬季。嚴寒到來之前,由麥克阿瑟統帥的部隊,大舉將戰事推向到鴨綠江邊。躊躇自得的將軍,已經洋洋霸氣,要趕快 “回家過聖誕”了。意想不到,在這裏,卻受到了來自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強力回擊。麥帥可能永遠都無法解釋,哪裏冒出些襤褸不整的泥杆子,鄉巴佬?幾個世紀來破敗不堪的“病夫”,何以能抗衡他的精優鋼鐵裝備。而且,立即就扭轉了戰局,圍追堵截中,驍勇善戰。竟迫使麥軍張皇失措中,潰敗如潮。零下40度,天寒地凍。固然大兵們軍備充足,棉裝優厚,但對有點尊養下的軍士,是苦不堪言,難以承受。失敗的氣餒,更讓退潰中的兵士垂頭喪氣。海軍戰隊的奧利弗·斯密施將軍為了推動撤退,咆哮出一句:We‘re not retreating。 Hell,we are just attacking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我們沒有敗退,我們隻是朝另一方向進攻)。這段話,已成軍史經典。


鄧肯《撤退》組圖中的這個“凍僵的士兵”,絕望的臉上,是他失明的眼。走在冰雪的路上,寒風交加。手上拿著一個食品罐,蜷伏在多重護帽下。鄧肯問他,假如現在是聖誕節,而我是上帝,你期望得到什麽?士兵回答:“我要明天”。

《撤退》,讓大眾看到了遠方窘魄的場麵,和失落。

大眾開始悟出;我們需要明天。

明天也是要共同建造的。

隨之數月後,1951年4月,一世豪傑的麥帥,在些許怨天尤人聲中,也被杜魯門政府“撤退”。在烈士暮年的氣場下,麥帥高誦一曲,戰士不死,戰士隻是Fade Away(麥帥名言:戰士不死,戰士隻是退隱消逝)

在同等的氣候條件下,中國人民誌願軍,隻有單薄的軍裝,破舊的武器;還有堅強的意誌,血肉的身軀,後方人民的全力支持,保家衛國,巍然屹立。

一個在上幾百年中,被人踩到家園痛打,盡打敗仗,受盡唾棄,任人分割,奄奄一息的民族,為什麽會突然間神勇,屹立在狂轟炮海中,不可戰勝?

思來想去。因為,有了一個無私無畏的智慧領導:毛澤東

在毛澤東和他的戰友鄧小平的重建下,中華帶著尊嚴,走向世界,與美國和西方朋友,世紀握手:共建文明。




撤退(retreat)(網絡圖片)





戰態較量圖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