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小報”尋根第21篇。這篇的話頭是所謂“他說”,其中所引的“彭思想”老漢無從驗證是否為彭的原話。但是,這不妨礙對文革內涵的尋根,從對引用“彭話”的態度中,文革的“邏輯”與“道理”盡收眼底。上小報:
這是出處:
彭大帥為什麽“罪該萬死”呢?開篇第一條,說彭:“兩次提出反對唱《東方紅》這個歌&r[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20篇。文革中一些“硬件”的變化都是公共知識:死了若幹原本不會那麽早死的人(具體數目仍不詳);額外損失了一架國家財產“三叉戟”飛機;促進了新詞“冤假錯案”的研發;印刷出版的10億本“紅寶書”基本上丟失,浪費了許多造紙用木材……“硬件”的事兒,想算清楚的話,早晚能算清楚。可是這“[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9篇。“醫鬧”是一種現象,簡單說就是病人進醫院之後狀態不見好轉,病人家屬不滿意而高姿態找醫院麻煩的一類事兒。這類事其實不新鮮,文革時就有。狀態不見好轉的極端情況是啥?猜對了,生命結束。上小報:
這篇文章較長,挑著貼出。文中的幾個人物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樹則當時是衛生部副部長,艾思奇當時是咱黨“黨校”[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8篇。記得這個嗎?……“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是1966年發動文革的“十六條”中關於文革目的的定性。先留個話把,一會兒再給您解釋。上小報:
文章來源於此:
“小報”在說江渭清江大人,這位當時江蘇的“一把手”。江大人幹了什麽呢?吃了不少美食。計有:苦瓜、辣椒、幹貝、鮑魚、魷魚、臘魚、臘[
閱讀全文]

才看完電影“內布拉斯加”(Nebraska,2013),恰巧趕上父親節,而該電影就是侃父子關係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先說了,這個電影屬灰色幽默生活劇(比黑色幽默陽光些微),您要是粉輕喜劇、女孩眼淚劇、經典正劇、驚險劇等等等等,這個劇您就不用浪費時間了。電影的故事主線如下。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伍迪(由BruceDern扮演),居住在蒙大拿州的一個小鎮,有一位老[
閱讀全文]

既然這個最新的25歲是事涉軍隊屠殺平民,那就說說另一次知名的軍隊殺平民事件後續。1947年春在台灣發生了大規模軍隊對平民的屠殺,就是後來稱為“二二八”事件的過程。二二八的深層原因是國民黨把在大陸的貪腐實踐搬到了台灣,造成“族群”隔閡,進而引發民憤。直接起因是“小販”的“非法”謀生與“城管”的野蠻執法。而後續的大屠[
閱讀全文]
老G,北京爺。軍農北大荒,而立回京城,朦朧闖商海,曆練世間情。老G就是一普通的愛穿圓領大布衫的北京爺們兒。一不留神,老G裹進了那個25年前。老G家在二環外東長安街左近,出家門不遠就能瞄著戳在建國門立交那兒的古觀象台。那晚那兒一拉溜槍聲如炒豆,老G在家呆著鬧心,跟媳婦外出看熱鬧。當晚,京城東段無大傷亡,可老G還是親眼見了建國門橋上一輛履帶裝[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7篇。此篇有些貓膩。其中一些信息是文革時“大報”上的,但是此處大報是在美國出版的“小報”上翻印的,所以純技術上說是“小報”就OK啦,^_^。說“娛樂”,其實有些沉悶,您要是有耐心,就跟老漢走一遭。上小報。下麵這些是1966年12月廣東“南方日報”上的電影海報,66年底,文革正“如火如荼”呢:
[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6篇。這篇聊技術,隻談“技術”技術,不談“政治”技術。不過文革話題一點政治不涉,打醬油都打不成,^_^。看小報,1967年初的:
技術“創新”。在太祖腦袋上打主意是文革時咱國人“創新”激情得以發揮的途徑。技術,有用的,都能傳下來。比如“耐熱,耐水,耐汙染,耐腐蝕”這些印太祖像的高標技術性能,[
閱讀全文]

“文革小報”尋根第15篇。“十萬個為什麽”許多人應該讀過:
這是文革前的舊版,文革中成為“毒草”。先看“小報”。這是來自於上海“教衛戰報”1967年秋的“批‘十萬個為什麽’大會專刊”。
這是報頭按語。下麵是“批判”的“總綱”類的罩子:
再貼兩個具體“批判”的豆腐塊。
唉,歎為觀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