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3-11-09 15:07:33)
給王丹募捐?可笑 首先,死者死矣,不幸之至。RIP! 憑什麽募捐?慘死的千千萬,多了去了。 應該反省此等慘劇為什麽發生才是。要錢不要命,怨別人? 美國福利雖然在所有發達國家裏是最差的,但可以保證任何人都有衣有食,居有定所。 王家居然公然募捐,華人臉皮和無恥可見一斑! 令中華大地上無數無任何贍養的老人、無人理睬的孤兒、無錢上學的兒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文明的進步和氣候、自然資源 工業文明前,礦產是不算自然資源的。以氣候、除礦產外的自然資源計算,自然條件當然是熱帶第一,亞熱帶第二,溫帶第三,其它季節性出物產的地方第四,所有其它不算數。 需要強調的是,礦物在工業文明成熟之前,並不算做財富,比如石油、煤炭、鐵礦石、稀土,等等。 轉動地球儀可以看到,世界上按氣候和自然物產豐富劃分,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金融行業就是經濟國防軍金融完全屬於博弈範疇,除了數學運籌學內容與優化生產力相關之外,基本不創造任何財富,反而是經濟體的抽血機。但這並不意味著金融行業是寄生體,恰恰相反,金融行業是隱形的經濟國防軍。現代很少真槍實彈地打仗了,尤其在大國之間。原因在於,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利益,而現代人可“文明”地用貨幣戰爭和經濟戰爭達到以前人類曆史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民幣匯率與中國經濟根本無關以前能使US$vs¥YMB從1:1貶到$1:¥5.8,再貶至Peg在$1:¥8.3,是因為:1,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外匯儲備,隻能靠出口石油等自然資源換取美元;2,WTO後,中國人用大規模低級加工換取美元。現在迫使人民幣不斷升值,是因為:1,中國有了巨額外匯儲備,美國要執行海外美元回流既定步驟;
2,否則,中國不會足夠俯首帖耳地聽話繼續高高興興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中產就是中產,資產是有固定數目的夫妻倆十年矽穀碼工,欲當本人客戶做股票投資,最低的Minimum$300KCapital要求無法達到。家庭情況是兩個孩子,買了個房子,車兩輛,天天朝九晚五,雖不算省吃儉用,但肯定是量入為出、從不亂花錢,是典型華人模範中產。美國中產收入的積蓄裏,以在TX和WA的為最多。這兩個州沒有州稅,而IT白領的收入與加州差距不大,房價相對便宜很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海外華人人生價值的迷茫海外華人在所在地的麵貌改觀,基本上完全歸功於數量極少的1980年代留學生和數量多些的1990年代的留學生!這些人絕大多數是真正的精英!華人圈的宣傳是,中國大陸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或以前賣命弄出來的導彈原子彈,才使得海外華人的“社會地位”大為提高:這是不折不扣的華人自欺欺人式愚蠢宣傳。否則無法解釋:1,中國大陸近年出國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錢與華人商業的運行和合作在一起做商業,當然最好要有很好的工作關係。這點,美國大公司的Training非常實用有效,人情有,而且真誠(因為私下情誼帶不來什麽實質利益;或能帶來的實質利益很有限,若非真誠付出,真的很不值得),但都要在遵守規則和程序的基礎上。華人的在商業上的搞好關係,其實就是有目的地欺詐性利用。華人分不清好的工作關係或合作關係是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華人就是Useless,目光短淺+道德低下海外華人自己不過是個奴隸混個溫飽罷了,談不上對社會有什麽貢獻,卻還就看不起西裔和黑人吃福利。
這些還是識字的奴隸。自己當年拿獎學金就不認為有福利性質;大多數這些人都在中餐館打過黑工,沒城管三天兩頭地查身份,就沒想到那是文明社會的寬容和開放。海外華人退休的時候,無論多有錢,都把財產轉到子女名下,然後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0/17/2013:SNDKbreakoutclosescasestudy
08/01/2013:SNDK指明了市場方向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609/201308/81.html
判讀主力意圖:機械執行交易是錯誤的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7609/201310/1935.html
SNDK在10/17/2013以Gap-upOpen創新年高開盤,並以堅定的無上影線大陽線收盤。
這是最華麗的突破,也是最強勢的漂亮走勢!
SNDK市值較大、流通盤較多、股價較高,超級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為何說中華文化垃圾?教育(3)Continuing為何說中華文化垃圾?教育(2)中國人的高等教育雖然垃圾,但更垃圾的是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高等教育決定了中國人沒有學術、沒有技術,而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則決定了中國人的垃圾思維模式:實際上中國人沒有基本的理性和邏輯,更大的責任在於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基礎教育決定了中國人的知識結構和對知識本身的認知,家庭教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