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揚

在北美漂泊,有時心理很累,夢裏不知身是客,總把他鄉當故鄉.。想找個地方說說話,在煩悶的工作之餘,詩情畫意,陶冶情操。也許人到中年,有了經曆和閱曆.萬事看的很淡了,也許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許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體上我都無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活的自由些沒有野心做
個人資料
朱東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周邊,靜靜地散落著許多或動若脫兔或靜若處子的小鎮,俗稱"小瑞士"的MontTremblant就是其中的一個,祥哥的同事小麗莎的童年就是在這裏渡過的。 許多人有過不幸的童年,但小麗莎的卻曲折的過於心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東哥啊!東哥!!你鑽石王老五般活得自在瀟灑,我這個苦命的女光棍可是度日如年的在這裏煎熬呀,嗚嗚!!嗚嗚嗚嗚!!!! 且不說當年我那嗜賭成性的死鬼前夫把投資移民時帶來的四十五萬加幣在那個臭名昭著的蒙特利爾CASINO賭場全部輸得精精光光,還接二連三的向在那裏放數的黑道上的大耳窿借高利貸去翻本,又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結果被人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於是我就會匆匆的趕到在唐人街,擠進人頭攢動“家樂福”超市,端午節期間購買“五芳齋粽子”,中秋節來臨挑選“杏花樓月餅”,然後隨即就到隔壁“紅寶石”酒樓鋪麵那家不起眼兒的“嫩娘”發廊,名為美發,實是輕鬆,以此來舒緩疲勞,釋放壓力。發廊總是沒客人,冷清的出奇,隻有女老板阿芳心不在焉的在翻動著一本香港的八卦雜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去年的冬季由於“北極震蕩”寒流被抑製南下,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是“暖冬”,使得蒙特利爾的許多人都沒有感受到往年的酷寒和大風雪,於是整個大島上俊男俏女、老叟孩童紛紛傾城出遊,寄情於山水之間,共賞大自然之神韻,忘我的享受著“天人合一”的愉悅和歡欣。我們餐館位於城鄉結合部,近兩個月的生意火爆令人咋舌。一般中午時就坐滿了客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次我和阿章相見,隻見他印堂發亮,紅光滿麵,說話若無旁人,聲音響亮,引得鄰座的客人紛紛回頭望著我們,我有些不好意思,便把他拉了出去,到一家名為“蒙城飄香”的咖啡館繼續閑聊胡侃。嗬嗬,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原來阿章前一天晚上手氣特好,在CASINO“百家樂”的賭桌旁鏖戰了整整二十四個小時,終於虎口拔牙,以五百加幣的本錢贏得了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生活居住的蒙特利爾雖說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但它華人不多,唐人街規模也不大,比不上溫哥華和多倫多。 有時候周末在熙熙攘攘唐人街采購自己愛吃的家鄉上海梅林食品廠出產的罐頭:“四鮮烤夫”和“毛豆子炒鹹菜”,雜貨鋪裏偶爾耳畔飄來幾句熟悉的上海話,我竟然會激動的熱淚盈眶。 去年元旦餐館放假一天,我驅車前往唐人街“紅寶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晚飯的時候,老爸心神不定的隻是胡亂的扒了兩口鹹菜開水泡飯,就匆匆忙忙的去弄堂口的“為民”日夜商店花了六元錢買了一條紅“牡丹”香煙,又從櫃子裏拿出兩瓶珍藏多年自己一直舍不得喝的兩瓶“洋河大曲”,小心翼翼的齊齊放到印有毛主席手跡“為人民服務”五個紅字的草綠色書包裏,說是到“煙酒師傅”家裏去“煙酒研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人有時候總會自相矛盾,有些記憶應該放入甕中深埋永不啟封。但很難做到,常常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想起。 近來和一位同齡人饒有興趣的聊侃起當年的上山下鄉,竟然讓我好些日子都深深的沉陷於對一係列上山下鄉往事的回憶之中,而且不能自拔。 上個世紀的1968年12月21日深夜,日理萬機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又在他所居住的中南海遊泳池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當年父親一人工作,母親一麵做家務,一麵拉扯我們長大。生活極為清苦。全家五口僅靠父親每月三十五元人民幣的微薄收入,艱難的生存。  在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長期食用胡蘿湯、腐渣和南瓜麵疙瘩等,造成了我們全家營養不良,麵成菜色。有時實在饞欲上來了,抵擋不住,我便帶著老妹到弄堂口小菜場對麵的“為民”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上海灘上的女作家群體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代有人出,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最最著名的小說大家張愛玲眾所周知,上海文壇近些年來又湧現出王安憶、王小鷹以及程乃珊的“海派”三位女傑。如果大家對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上海所謂的”上隻角“和”下隻角“的說法一頭霧水的話,看幾篇她們的“海派”文學作品肯定會有所了解。“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1]
[22]
[2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