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本來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家傳的教子良方,智育篇’,可是覺得這個標題有一些誤導,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並不存在什麽universal的‘良方’。還有,智育這個題目太大,還是寫具體的事情比較容易。
我應該算是個‘推媽’。兒子到美國來的時候上二年級,上的小學幾乎沒有什麽homework。於是我額外給孩子留了作業,一是做算術題,二是寫作文。
兒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讀了網友們對自信的討論,很受啟發。可以把大家的話綜合為五點,第一,自信的基礎是對自我的認知,也就是既了解自己的長處,又知道自己的不足。還有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麽。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逐步地認識自己。當然,這是需要時間的,成年以後仍需不斷地認識自我。第二,自信的性格往往是天生的,對有自卑傾向的孩子,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多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俗話說,七歲看老。兒子在來美國之前打下的基礎對後來的發展起了關鍵的作用,這要感謝我的父母親。兒子在國內的時候,我每次回國探親父親都要囑咐我,對孩子不能有求必應,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能遷就。我心想,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好不容易和兒子在一起,愛還愛不過來呢,兒子的要求怎麽忍心拒絕呢?可是我發現孩子很乖。比如飯前他提出來要吃冰淇淋。按照父親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先講一下背景。我是單親母親,丈夫早逝。當年到美國留學把孩子留在國內由我父母帶是萬般無奈的決定,因為我得到的機會是到WellesleyCollege讀書。在70年代末,這樣的好事對於一個渴望讀書但一直沒有上大學機會的人來說吸引力實在太大了,隻能去,沒有別的選擇。當時離開的情景,現在想起來我仍會流淚。兒子是八歲半接到我身邊的。孩子在我父母身邊的故事以後再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我小時候獨立能力比較差,吃了很多虧,所以很注意對兒子這方麵的培養。很多事情,比如買電影票、買東西,等等,孩子能做的事情我盡量讓他出麵,這對孩子是很好的鍛煉。到後來,出去吃飯都是由兒子點菜,我反而倒有些依賴他了。
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大管。不過他很自覺,並不需要我管。比如早上起床,洗澡刷牙、吃早飯、上學,從來都不用我管。他起得比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年兒子十歲。有一天他提出來要當報童。我有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幹過,幹三年可拿到五千美元的獎學金作為大學的學費。再加上工資,對一個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我想這對孩子是個鍛練,就同意了。條件是,除特殊情況,大人不幫忙。兒子一幹就幹了四年,這段經曆使他學會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很多美國人早上起來,吃早飯,喝咖啡,手裏一定要有一份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