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的博克

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與讀者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美國的電視節目“AntiqueRoadShow”(巡回古董鑒賞)是我喜歡的電視節目之一。鑒賞活動在美國各地巡回,人們則攜帶著從家裏車庫、地下室以及YardSale翻出來的“寶貝”前去請專家評估,期望著價值不菲或是中了彩票。前不久收到同事Ruth轉載的MSN新聞,以及上星期收到的E-Newsletter,均報道本年6月27日在北卡的Raleigh的巡回古董鑒賞活動中,一位婦女從父親那裏繼承下來的四件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材料:
1.PinaColadaMix
2.Rum
3.Ice
4.Strawberry
5.成品PinaColada
6.成品StrawberryColada
製作:在食品攪拌機裏,放入3½ozPinaColadaMix,1ozMyers’Rum,若幹洗淨的草莓,若幹冰塊,攪拌大約20秒,倒入杯中,即可飲用。不放草莓叫PinaColada,放入草莓叫StrawberryColada;不加酒Rum,則是virginPinaColada,適和兒童飲用。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7-06 18:08:51)
這是老美去中國四川看熊貓牌拍的照片,我們或許覺得習以為常,可辦公室裏的美國人愛看這些熊貓照片。有些海外出生的中國小朋友,也喜歡看,除了想看長城以外,又增加了一個回國的觀光項目。我沒有去過四川,第一次知道現在還可以抱著熊貓照相,這老美都搶了我老中的風頭。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776年7月4日,由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費城大陸會議上正式通過,莊嚴地宣布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27 09:09:28)

老板的兒子兒媳去了趟北京,拍了不少照片,老板拿到公司裏讓大家看,一些照片是老外眼裏的北京,在這裏與大家分享。(1)住在長安街上的五星級飯店——Wow,豪華!(2)飯店裏的會客廳(3)第一次這麽吃,忘記了叫啥子吃法來著(4)後來又吃了這個,忒辣!(5)想吃點家鄉的麥可當那,不知道上邊寫的是啥?(6)飲料喝出愛國主義的情懷(7)北京,現代化的大都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閱讀 ()評論 (2)

Amish人,早年從荷蘭和德國移民來美國,落居於美國的第五大城市費城郊外,仍然過著不用電,不用汽車的生活——這,已經不是新聞,並且Amish居住區成為了旅遊觀光景點。然而,在Amish居住區有一個小鎮,一方麵每天來自本州的外州的旅遊車輛停滿了停車場;另一方麵,許多人還不知道或是錯過了這個旅遊景點,這個小鎮名:Intercourse.
電線杆上的小旗子
小鎮Intercourse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網友閣老在〈加河之子——張清智〉第22篇中提到了中國民間工藝品的衰落問題。“北京景泰藍,江蘇惠山泥人,宜興紫泥茶壺,山東剪紙,濰坊風箏,浙江青田玉雕;絹塑,麵塑,麵人,牙雕,木雕,石雕,竹雕,刻紙,內畫,蠟染,絲繡,竹編,草編等等,曆史悠久,享譽海內外。然而這些飽含中華民族智慧,閃耀著燦爛文化光輝的民間工藝,卻在步履艱難地行走。座落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9-06-08 17:13:46)

這兩天國內又可以上WXC了,於是把前兩天寫的文章在世界風情壇上的連接發給了國內外的朋友,這也是開博客的本意之一,跟朋友們聊聊我的生活起居。哈哈,本來是信口忽悠,卻先後收到了兩位朋友發來的“玉”照,都是古董愛好者,手裏都有幾件“真”玉想出手。一位來之國內,一位來自本土,好像我成了古董經紀人,沒想到網上忽悠還給自己忽悠來了一份義工。沒有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讀前門茶館群組的舊貼,看到了網友北京板奶奶秀的首飾收集“奶奶的缸瓦市”以及後來又看到了北京板奶奶的ID突然換成了“珍珠瑪瑙”,眼睛頓時一亮,直覺這是一件藝術特色的首飾,追問北京板奶奶精品源自何處,答曰自己製作;繼續追問北京板奶奶可經營珠寶生意,答曰僅僅是愛好。
前些年追蹤著看了不少的規模各異的美國的工藝美術(Art&Craft)展銷,參展的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