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的博克

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與讀者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雲南遊:去香格裏拉 訪藏民人家 獻哈達給康巴

(2013-01-26 12:53:13) 下一個
• 索朗紮西的“北京上海”情結

去香格裏拉的導遊是位藏族小夥子,叫索朗紮西,他說名字是活佛給取的,沒有姓。
比較那些臉上掛著高原紅、穿著舉止很原汁原味的藏民,這位索同學的身上似乎被漂染了更多的城市顏色,漢語表達能力很不錯,腦子裏肚子裏也確實有些東西,因此在從麗江到香格裏拉幾個小時的車程中,小索兒便一直不停地給大家講這講那。

他講自己從小靠挖蟲草(冬蟲夏草)為生,15歲那年看到來香格裏拉的遊客吹泡泡糖很新鮮,便同意用自己的蟲草交換,一根蟲草換一個泡泡糖。後來一次,他用了150根蟲草一次換了150塊泡泡糖,成了當時令村裏的同齡人羨慕不已的泡泡糖大戶。
當他長大後知道了這兩者的性價比,大罵這些“北京上海”漢人的交易不公。
在香格裏拉山村長大的索朗紮西把外來的遊客統統認作來自“北京上海”,因而便在心裏糾結了對“北京上海”人的耿耿於懷。

我是當時這輛旅遊車上唯一的“北京上海”人,聽後立即質疑故事的準確性,我說沒有誰會帶著150塊泡泡糖去旅遊,除了專門去收購蟲草並準備好了以物易物的商人。

紮西順著聲音找到了座位上的我,在與他對視的一瞬間,我明白了他現在也知道了當年那些換蟲草的“遊客”的真實身份,所以繼續講他的另一個故事而並沒有和我爭論。

紮西說他當導遊初期,帶過一個團全是些穿著西服革履的“北京上海”們,在麗江開完會後去香格裏拉旅遊。
路上大家問是否能住到他家裏而不去住縣城裏的賓館。
當時紮西家住的村莊沒有公路,旅遊車開不進去,他打回電話跟父親商量,父親又和村長商量,最後是村裏派出了13輛拖拉機來接載這團遊客。
紮西說,“我家雖然不是大富之家,但還是可以安排下40幾人的住宿的。”

紮西家裏養了許多雞,令他祖母不高興的是這些遊客用石頭一隻一隻地打死他家的雞,表示想吃這些在城裏不太吃得到的走地雞。
既然如此,紮西的母親就表示晚上給遊客們燉土雞吃。
吃過住過紮西家裏的人全村裏的人忙過之後,這40幾位“北京上海”們留下500元錢以示感謝。

紮西說祖母恨恨地對他講,以後再也不許帶漢人來家裏,村裏的人也指著他的後背講同樣的話。

不管紮西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是否百分之百,我還是被震動了,全車的人聽了後也很沉默。我不再試圖跟他叫“北京上海”這個真兒,換了個有關朝聖的話題,問他那些用了幾年的時間一步一磕頭的藏人到了西藏後怎麽回來呢? 他說許多人就不回來了,以每天在西藏轉輪念經度過餘生為善終。


• 訪藏民人家 獻哈達給康巴

香格裏拉的藏民家訪是個自費選項,大約晚飯時分,團隊被帶到了村長的家。
我一直猜想藏民中的村長會不會就是以前聽說過的西藏大農奴主呀?村長家的客廳能裝下了四個旅遊團。

進門時依藏族的禮節每個客人都被獻上哈達,落座後青稞酒、酥油茶、雞茸湯、烤土豆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藏族食品就陸續上來,而進入了餐飲高峰的菜肴是烤小牛,每團一隻(素食者們讀到這裏請見諒,隻此一回,我也熱愛動物,去西班牙時毅然決然地拒絕觀看鬥牛),眾人歡呼雀躍合影拍照。

我個人最最喜歡的是藏族的酥油茶,盡興之際痛飲不止,並一再追問何處可以購買成品速溶的酥油茶帶回,被告知酥油茶是現打先做的,尚無速溶成品可售。
回來後細讀有關酥油茶的信息,方知做客藏民家飲酥油茶還是大有講究的,百度上是這樣說的:

1. 主人或主婦提起酥油茶壺搖晃幾下,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倒茶時,茶壺要輕輕搖晃幾次,使茶油勻稱,壺底不能高過桌麵,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剛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2. 主人再次提過酥油茶壺站到客人麵前時,客人端起碗來,用無名指沾茶少許,彈灑三次,奉獻給神、龍和地靈。在酥油碗裏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上的油花吹開,然後呷上一口,並讚美道:“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開。” 飲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飲到底,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再喝。

3. 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就這樣,邊喝邊添,一般以喝三碗為吉利,不一口喝完。


晚餐上的大戲藏族歌舞表演將氣氛推向了頂峰高潮。不必較真兒的是主持人介紹說是本家的大姐三哥的,其實大概就是本村的一些能歌善舞的村民,如此,也足夠了。
藏族大姐清脆的女高音,用同行的藏族司機的話來說,要是有人給包裝,我們這裏出幾個韓紅都沒問題。
而男高音三哥每每一曲唱畢,觀眾席上的年輕女士們便呼啦啦地擁上去,排著隊地奉獻哈達,簇擁著三哥合影拍照,毫無保留地把心中的崇拜表達給當晚的明星。

而最最令我驚絕的是81歲的藏族老奶奶高歌 “在北京的金山上”,那響亮的音域,決然不輸當年的才旦卓瑪。主持人教大家用藏語歡呼叫好,並且打著節拍地跺腳助興。
村長家客廳裏的大柱子至少有兩人合抱的粗細,地板的結實程度以一百幾十號人猛跺而絲毫無礙為自豪,
老奶奶便在拉拉隊們的喝彩聲中一曲接一曲地盡情高歌。

整個晚上我獻了一次哈達,是給一位群舞中最為出色的藏族小夥子。
小夥子不象三哥那樣的被眾星捧月,但其彪悍的舞姿、奔放的氣質令我無法視移他處,仿佛從中看到了藏民族那桀驁不馴的民族精神,那決然不可能被征服的倔強稟性,甚至下意識地聯想起路上導遊紮西同學的一句話,“我們藏族人信奉活佛,活佛讓我們熱愛毛主席我們就熱愛毛主席,活佛讓我們鬧藏獨我們就鬧藏獨”。

回來後特地讀了些有關康巴的介紹,說是康巴最著名的就是康巴人,豪爽粗獷的康巴漢子,曆史上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訓,當代有“穩藏必先安康”的戰略審視。
英雄所見略同,我的直覺竟然還有曆史的經驗為佐證。由此,我萌生了一定要再次去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這個民族的衝動。

 

康巴漢子的勁舞


晚會上的女高音,大姐 – 希望能夠聯係上那個曾經到過的小山村,寄去幾碟我喜歡的Hip-Hop舞蹈,向藏族同胞伸出我的友誼之手,敞開一個普通“北京上海”人的心


• 普達措國家公園

距香格裏拉20多公裏的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海拔三四千米,是一處擁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穀溪流、原生態完好的自然保護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來這裏的遊人中,有不少不少地是抗著長槍短炮三腳架的攝影發燒友們。

進山之前導遊反複強調上邊空氣稀薄乍暖還寒,建議遊客購買瓶裝氧氣並且租賃棉大衣,說是喘著氣地走著進去、喘不過氣地躺著出來者屢見不鮮。
眾人聞言色懼,紛紛地擁向氧氣售賣點搶購礦泉水瓶大小的瓶裝氧氣,60元一筒,導遊建議每人攜帶兩瓶為宜。我陪伴著執意要進山的七十多歲的母親,隻好自我歸類為老弱群組購買別人一倍多的氧氣以雙重保險。

是提前吸氧的準備?還是海拔三四千米尚不足慮?一路下來到也輕鬆悠閑,沒有絲毫不適,而且我們穿著北京三四月份時適季的冬衣,沒有租賃當地的棉衣可謂明智之舉。許多租棉衣的遊客不得不因走熱了一路拿著脫下的棉衣行走、看景、拍照,多了一件累贅,而且遠遠地看上去人人穿一件臃腫的同色紅棉衣,象是哪裏撤退下來的散兵遊勇,毫無美感。

聽到有人抱怨60元一瓶的氧氣在麗江才賣20元一瓶,在本地醫院裏售價5元,我和母親的六瓶氧氣最後還剩下了兩瓶,下山後就送人了。

路上導遊和司機還對大家講到,由於香格裏拉地屬高原氣候,春季的到來相應遲緩,因而要步入五月最好是六月以後才是這裏百花爭豔的季節;而我們前往的四月上旬,大地剛剛地從漫長的冬眠中複蘇,萬物生機仍然在萌蒙之初,尚未盎然,所以令攝影發燒友們趨之若鶩、從香格裏拉到普達措沿途一望無際的金色油菜花還沒有開,普達勝境滿山遍野的杜鵑花也在等候著即將到來的暖季。

即便如此,冬末春初的普達措國家公園也美得足以讓人不虛此行了。

 

普達措國家公園舉手就是景,無論你用的是傻瓜機還是手機

好奇這棵樹的枝杈向下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