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筆會

亞特蘭大筆會是由一群居住在亞特蘭大的中文寫作愛好者組成。筆會提倡中英文寫作,互相交流提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個人資料
亞特蘭大筆會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亞特蘭大的東部有座舉世聞名的石頭山,一年四季,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絡繹不絕。  
石頭山不大,隻有583英畝,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渾圓的大饅頭,拔地突兀而起。  
石頭山的名字很直白,樸素的就像農家孩子的名字:狗蛋,柱子,大妮、二妞、招弟什麽的。若不是親臨其境,單憑名字,恐怕沒有多少吸引力。  
但隻要到了石頭山,就會發現這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我自問不是美食專家,現在不是,日後也不可能成為會鑑賞美食的人,因為我對飲食不苛求。可是,我仍能辦別出飲食的精細與否。我舌頭上的味蕾卻是在五六年前才正式被啟蒙,開始能分辨紅灑的粗劣。那次,我在一艘遊輪上學習如何品嘗紅灑。灑師的鄉音比她杯中的灑更濃。要聽明白她說什麼實在很困難。但我依稀地聽得懂她的解釋,謂我們人類的舌頭,不同的部份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8-03-24 08:39:30)

  早上八點四十分,老趙和秀玫就到了王律師所在的辦公樓前的停車場。在大門前,他們與大李會合了,一起進了門,來到二樓。206號門邊的牆上鑲著一塊牌子,上麵有中文英文兩種文字。中文寫著“黃明輝律師事務所”,而英文的姓卻是“Wong”,三人看了有些糊塗,擔心找錯了地方。仔細對照了好一會兒,沒錯就是這兒。大李想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廣東話裏“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03-21 18:54:21)
一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帶著笛子來到亞特蘭大的街心廣場,準備嚐試一下在異國賣藝的滋味。早就有這種想法,一直沒有勇氣付諸實施,可大老爺們總不能老呆在家裏吃閑飯吧,還是出來碰碰運氣。到那一看,人還真不少,可能都是無家可歸的窮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睡覺,有的在閑聊,還有的好像在沉思,也可能是在發呆或做白日夢,或許我在家裏常常就是那種神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最新出版的計算機領域內著名的期刊Ubiquity(Volume9,Issue11,March18,2008-March24,2008)的頭條文章是對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StateUniversity)計算機係主任潘毅的訪談。
  美國計算機學會(TheAssociationforComputingMachinery,ACM)創立於1947年,是全球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計算機教育和科研機構。目前提供的服務遍及100餘國家,會員達85,000多位專業人士,涵蓋工商業,學術界及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08-03-19 17:05:54)

  三天後,凱西出院回家了。老趙和秀玫平日下班回家晚,休息日那天又沒看到比爾和凱西出門,想上門去問候問候吧,又覺得有些唐突。就這樣一個多星期過去了,一直沒看到凱西。
  這天天氣特別好,一開大門,燦爛的陽光直射進門內。老趙和秀玫去上班,看見凱西坐在她家門前平台上曬太陽,她的愛犬伏在她腳邊。老趙和秀玫都熱情地向她說:“早上好,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8-03-18 17:19:12)

昨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好多年不見的我的小姑。我的小姑是我父親的小妹﹐除了小姑以外﹐父親還有一個妹妹﹐我叫大姑﹐還有一個弟弟﹐我叫叔叔。小姑隻年長我十歲﹐在她隻有兩歲的時候﹐我的爺爺奶奶就相繼過世了﹐年僅十八歲的父親擔負起了養育弟弟妹妹的責任。小姑實在是太小了﹐父親不得已把她送回了老家﹐讓爺爺的弟弟代為照看﹐當幾個月後學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08-03-17 11:34:40)

  那次與凱西談話的不愉快結尾如一根魚刺噎在咽喉,使老趙每每想起就悶悶不樂。特別是凱西帶著警惕和懷疑的目光時不時地出現在他的眼前,讓他感到煩躁不安。當秀玫責怪他不該說那最後一句“不會烹調你的狗”的話,他起初還硬著脖子向秀玫辯說:“凱西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好像中國人都是茹毛飲血的野蠻人,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秀玫溫和地說:“樂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個風和日麗的休息日,全家人興致勃勃地去遊覽新建成的亞特蘭大海洋水族館。
水族館是2005年11月23日建成並對外開放的,其規模號稱世界第一,造價兩億多美元,養殖各種魚類數量超過10萬條,水容量超過800萬加侖。
本來水族館剛落成時就想去,以便先睹為快世界之最的風采,然而幾次臨行前,都聽說遊人眾多,入館需排長龍而打了退堂鼓,以致想了快一年才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我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但是一想起烏魯木齊就熱淚盈眶,一說起烏魯木齊就眉飛色舞。離開烏魯木齊移居美國已足足兩年零3個月25天了,845個日日夜夜;在此之前,我從未離開她這麽久的時間,即便是原先在天山山脈的崇山峻嶺間找礦的日子裏,每逢春節是必定要回家的。每次遠行後回烏魯木齊,當她的英姿愈來愈清晰地浮現在眼簾中時,心中都會湧出一股莫名的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
[191]
[192]
[193]
[19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