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學佛不是為了得世界冠軍,所以需要一個世界上一流的老師,教你最好的方法,讓你比別人都厲害。  而是為了身體健康,隻要有個方法,可以鍛煉身體,讓身體每天好好的,就對了。  何況,即使是世界一流的教練,你不是那塊料,也是教不出來的。  世界上隻有為數不多的冠軍,但是每個人都需要體育鍛煉。  放不下得失之心,可以去從政、經商等等,各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3-08 04:53:08)
意猶未盡,再加七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佛是要自己成的。   有人替你成嗎?   別人替你成,你願意嗎?   成佛的路,自然也是需要自己走的。   別人替你走,那就替你成了。   道理很簡單吧?   真僧隻說家常話。      道理是很簡單了,但是,但是,基本上沒有人願意接受。   都指望師父給指條明路,師父給句話,師父給個方法,師父告訴我怎麽做。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可能一說學佛或者成佛,就會覺得這不是封建迷信嘛,或者玄玄乎乎了。  於是就有人下意識的排斥了,畢竟都是人工智能甚囂塵上的時代了。  當然也有帶有神聖感的,你提到佛這個字,不帶個空格,口氣一隨便,他就受不了了。  都是想象。  都是相。  佛菩薩都是後人加的。  尊稱表示尊重沒關係,高推聖境就是各人加戲了。  釋迦摩尼給自己早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很多人做事,總要有個目的。  沒有目的,或者找到目的,就六神無主,無法自處。  其實生命哪裏來的目的——你生命中哪個目的真正達成了?哪一個不是事與願違?哪一個不是即使達成了你也會忽然發覺索然無味或者變了味兒?你真的了解自己真正的目的?  不是目的變了,而是你以為的目的,其實不是你真正的目的。  我們自己跟我們以為的自己,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稟賦。  年輕時可能不了解自己的長處,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增加,自然會越來越了解自己。  當然,對自己的了解,也許是多方麵的,未必是我們需要的方麵。  如果把對自己的了解用來學佛,就要觀察自己。  如果自己是天生眼力比較好的,自覺分辨力比別人強的,優先選擇使用眼睛的方法,比如看雲,看水,看香頭,看佛像,看鼻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佛教裏有很多流派,所謂大乘八宗小乘二宗,不管自己怎麽高抬自己,說穿了就是十種方法,或者說努力的方向,都是選取佛經裏的某些部分,加以闡發,然後經過很多年的發展,漸漸成了體係。   更誇張的說法:十萬八千法門。   不過,不管是多少法門,總歸要歸結到兩個字:身心。   ——離開身心,拿什麽修呢?   所以,   方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個冬天第一場像樣點兒的雪,今時果然不同往日。好雪片片,不落他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2-27 03:51:56)
  還有一天,就二十八天了。  在猶豫要不要再加七天。  明天再看。  這七天,身體反應比前麵兩個七天厲害的多。  不同於開始七天,身體各種反應,調理加排毒,第二個七天和第三個七天,都非常舒服,反應非常小,簡直一直是享受,效果好到我自己都意外。身輕如燕加飄飄欲仙,精力充沛到到處找活兒幹,不由得有些心理上發飄。  這不,報應來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十一天了,感覺不錯,於是再加七天。  也是個突破。  以前最多二十一天。  看看會再排掉點兒什麽。  前麵提過一句,要說說自己的體會和經驗,後來囉囉嗦嗦沒顧上,現在補上。  最早的時候,身體有各種反應,辟穀的過程也嚴格按照流程來。  比如為了適應完全不進食,提前一個星期,飯量減半,讓身體慢慢適應,擔心胃液分泌還是老習慣,肚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