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去世,靈車經過街道,200萬民眾皆迎,其場麵與毛澤東去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嚴家淦在蔣介石病逝7個多小時後便繼任“總統”,時間之快為曆史罕見。嚴繼任“總統”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
蔣介石遺體靈櫬置於“國父紀念館”。
特派倪文亞、田炯錦、楊亮功、餘俊賢、張群、何應欽、陳立夫、王雲五、於斌、徐慶鍾、鄭彥菜、黃少穀、穀正綱、薛嶽、張寶[
閱讀全文]
10月8日,周恩來同林彪飛抵莫斯科。次日,在布爾加寧的陪同下趕往黑海附近斯大林的療養所。午後,雙方開始談判。
有關談判的記錄和正式文件目前尚未發現,人們隻能根據當事人的回憶來判斷。有關材料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師哲的回憶。他認為,周恩來是帶著“中國不能出兵援朝”的意見去的,隻是在接到毛澤東準備出兵的電報後,才同斯大林商談蘇聯提供軍事援[
閱讀全文]

德軍槍斃蘇聯紅軍女戰士及吊死女遊擊隊員
德軍吊死女遊擊隊員
德軍吊死的蘇聯紅軍女戰士
德軍吊死的女遊擊隊員
德軍吊死女遊擊隊員脖子上的勒痕
德軍之墓
[
閱讀全文]

現代人扮演的耶穌中國著名《山海經》權威、吉林學者宮玉海教授對《山海經》等古籍進行了多年的認真研究和考證後,最近提出一個堪稱“石破天驚”的新說:耶穌並非隻是宗教或神話的人物,而是實有其人:他就是中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他死而“複活”後,回到了中國(西方學者有人認為他回到東方的印度);其墓葬則在吉林省扶餘縣!而基督教上的耶穌則是[
閱讀全文]

檢索《魯迅全集》,其提到梅蘭芳的地方達9處,雖然並非每處都是貶損和嘲諷,但確實沒有一處是讚揚。兩人唯一的一次晤麵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歡迎蕭伯納的聚會,但晤麵並沒有促使兩人有進一步的接觸和交往,反而給魯迅留下了蕭伯納“問尖”而梅蘭芳“答愚”的不好印象。
魯迅和梅蘭芳不相能(相能:彼此親善和睦)早就是文藝界的一樁公案,隨著電影《梅蘭芳[
閱讀全文]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從來給人的印象都是“永遠長不大的大男孩兒”。很多人對他的身世了如指掌:1955年10月28日出生於美國西雅圖,曾就讀於西雅圖的私立湖濱中學,1973年進入哈佛大學,大三輟學,與同窗保羅·艾倫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推出了DOS和WINDOWS,然後成為世界首富。 但是,人們對比爾·蓋茨的女人們卻不甚了解。在蓋茨生命中留下了足跡的女人[
閱讀全文]

張永生是浙江美術學院的學生。“文革”初期,他是浙江美術學院紅衛兵組織頭頭;奪權過程中,成為浙江省最大的“造反”組織“省聯總”負責人;奪權後,當上了浙江省革命委員會的副主任。小夥子20多歲年紀,出身很好。
毛澤東有言在先
1965年夏,李訥從北大畢業,被分配到《解放軍報》當一名普通編輯。“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李訥也卷入了這個政治漩渦,[
閱讀全文]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唯一一位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毛澤東稱他為“共產黨的大特務”——他就是有著“中共特工王”美譽的李克農
李克農是我軍功勳卓著又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高級將領。
上世紀20年代,在毛澤東、李大釗等中共早期領導人進步思想的熏陶下,年輕的李克農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逐步顯示出了非凡的地下工作才幹。他的一生從此與中共[
閱讀全文]

2007年5月的某一天聯係到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杜維善時,電話那頭的聲音是一口標準的京腔,在電話裏,杜先生把采訪約定在未來他回大陸的某時機。時間久了,這個約定也慢慢淡忘,偶爾想起,以為不過是謝絕采訪的一種婉拒。不料上月某天,突然接到電話:“我是杜維善,我到北京來了。”見麵時坦率告知之前的疑慮,杜先生隻淡然一笑:“我答應你的,就一定會兌[
閱讀全文]

在1936—1937年的《華北日報》上,薄一波等61人據北方局指示發表“反共啟事”,以求出獄。“文革”期間,南開大學的紅衛兵們據此大作文章。康生等為打倒劉少奇,不僅為南開紅衛兵指點迷津,而且還向他們發放了“抓叛徒”的“特別通行證”,一手策劃了“六十一個叛徒”特大冤案。一則“反共啟事”讓紅衛兵欣喜若狂“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興翻舊賬。南開大學的紅衛[
閱讀全文]